等待处理…

高考引发的经济热

2023年09月17日

6月8日下午,高考生们在试卷上划下最后一个句号,下午的微风天气给他们放松的心情增加了凉爽。殊不知,在他们退下考场的那一刻,随之降温的还有市面上的保健品、高考房、高考保姆等高考经济产物。每当临近高考,精明的商家们不失时机地大炒“高考”概念,推出一系列与高考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招数繁多,让人眼花缭乱。

高考的“舌尖经济”

6月7日,西安市建国路和以往相比安静了很多,但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市第二十六中学里面只有“唰唰”的书写声,高考这场竞争已到了白热化状态。马路牙子上坐着不少等待考生的家长,夏日的天气和担忧的心理,让报纸或书变成了手中不断挥舞的扇子。赵先生就是这些心急如焚的家长中的一员,记者了解到,他的孩子是理科生,考试前很紧张,他们最担忧的是心理压力影响食欲,“吃饭才有动力,最怕孩子吃不好。”

近水楼台先得月,转身一看,二十六中对面一家饭店“高考营养套餐”的红色横幅格外耀眼。饭店餐厅经理李亚娜介绍,高考套餐在他们饭店已经进行了4年,在高考前两个月,饭店已经制定出了A\B两套高考套餐,高考前一个月挂出横幅开始预定餐位。李亚娜说:“高考这两天,每天至少接待60户高考家庭。”记者在套餐上看到,两份套餐的平均价格在100元左右,菜品大多比较清淡。这两份套餐为何定义为营养套餐?李经理解释,他们在两个月前就开始在报纸、网络上搜寻高考饮食要求,并根据“不含鱼防鱼刺、忌辛辣”等理念制定菜品。“这些菜品按3人的量制作,主要是让考生吃好,免费提供主食。”

“高考生,你吃好了吗?”高考前,深海鱼油、红景天、西洋参、维生素……药店和商场的各类保健品琳琅满目。高考中,营养套餐又异军突起,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让高考“舌尖经济”红红火火。

高考的“住房经济”

2007年的高考生小王现在已经是职场达人,回想当年的高考,家人特意订的高考房给她留下很深的印象。“当时的高考房按时间计算,一小时50元。”今年,全国约有915万考生奔赴考场,这个牵动全社会目光的考试再度使“高考经济”持续升温。近几个月来,各路酒店更是打出“风水宝地、状元房”等高考房广告,让考生们休息好身心、走上考场。

李家村距离考点西安铁一中只有两站路,李家村一酒店的高考房在一个月前已经开始火爆预订,最后入住了100多户高考家庭。酒店前台赵小姐告诉记者,有很多预订高考房的家庭其实也居住在市区,高考的重要性带来的压力,让这些家庭思前顾后,最终还是认为离考场近些能省掉不少麻烦。赵小姐说:“家长担心孩子忘带准考证没时间回家取,担心路上堵车,担心考生休息不好,高考房的存在能省不少心。”记者了解到,高考房所在的楼层都有3名服务生专门守候,保证第一时间为考生服务,房价按照房间新旧程度大致在300元至250元之间。

理性看待高考经济

当下,大多孩子从幼儿园开始便背负上家长的无限厚望:读好书、进名校,家长们在孩子身上投入再多金钱和精力也觉得值,高考成功对很多家庭来说,更是整个家族的希望。

当家长们处于近乎非理性的消费状态时,精明的商家刚好趁机赚一把。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专家江波说:“有需求就有市场。高考经济的红火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由于考生和家长的急迫需求所致。”江波还表示,在多元化社会中,高考这座独木桥已不是成功的唯一路径。高考时请“高考保姆”,买“高考保健品”,听“高考志愿讲座”,巨额的投资反倒增大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专家呼吁,要理性看待高考经济,不要急功近利,高考并不是人生的最后定义,各有所长的时代精英,是多元社会更需要的人才。 本报记者 王惠玲

服务生精心布置“高考房”

上篇:没有了
下篇:汉中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2/6/20120612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2-06/12/16550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