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闹钟准时响起,李军海从梦中醒来,又要开始一天的工作。看着家人熟睡的面庞,他尽可能让自己不出声,直到走出家门才长吁一口气,骑上自行车朝单位行去。
家离车队不远,早早来到单位,李军海一个人走到自己的“爱车”前,借着月光换上工作服,爬到车顶挂链子、遮篷布,这是每天出车前必须做的工作。
凌晨两点准时出车,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各个中转站,他一人承担着城区500多个垃圾桶的垃圾清运任务。天天与垃圾为伴,与臭、脏零距离接触,载着垃圾往返于宝鸡市长寿沟、红李沟生活垃圾处理场之间。
“天越来越热了,有些人常常将垃圾和污水一起倒进垃圾桶,又脏又臭,在清运中,即使再小心,垃圾、污水也会溅到身上,每天都是一身的臭味。”李军海指了指自己的衣服说道:“天天洗都洗不掉那股子味道。”而到了冬天,垃圾与污水倒入箱结成了冰,给清运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垃圾怎么倒也不下来,李军海的车上就每天带着铁锹和撬棍,每次到了垃圾场都是又铲又撬又砸,垃圾冰碴迸得满身满脸,往往是垃圾倾倒下来了,他也已累得腰酸背痛。
凌晨三点,李军海要开车前往垃圾处理场,蜿蜒曲折的盘山道是他每天往返数次的地方。“刚开始,晚上开车上山的时候挺害怕的,大晚上的也没人,后来也就习惯了。”李军海指了指车窗外的月亮说:“至少有它的陪伴。”当车驶入垃圾处理厂,苍蝇铺天盖地飞过来,车窗上黑压压的到处都是,打开驾驶室的短暂瞬间,就飞进去不少苍蝇。由于前一天刚下过雨,垃圾场的地面还很泥泞,李军海的双脚陷入到泥浆里,但他似乎一点感觉也没有继续忙着手上的活……
一年365天,李军海每天10来个小时往返于市区和两座垃圾场之间,结束一天的工作一般已经到早上10点左右,他回到车队的第一件事就是对自己的“爱车”进行清洗、维修和保养。所有的保养工作做完后,他才能吃早饭回家休息,遇到垃圾高峰期时,当别人劳累了一天都回家休息了,只有他还继续加班加点的继续干。工作中,李军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拼命三郎”。
如今,这份工作他已经干了12年,从最初对恶劣环境的不适到现在的游刃有余,宝鸡的大街小巷都留下了他的车印,只要是他负责清运的地段,再难干也能做到日产日清,车走地净。说起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李军海只是笑着说了一句:“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情。”
本报记者 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