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以加工高精度细长拉刀和花键拉刀著称的肖红波,其技艺不论在精磨组,还是整个汉江工具都堪称“绝活”。5月25日,又是一批“大型装配式渐开线花键拉刀”急需生产。要将各种样式形状集合在一个刀具上,并保证其样式精美与实际耐用,同时减少作废率,加快工作速度,如要面面俱到,其难度可想而知。精磨组组员大多擅长加工圆形、矩形等简易拉刀工艺,但对各类花边图形则都心有余悸。此时,谁敢横刀立马,唯我江汉刀客肖红波。
虽然工艺繁杂,但对于加工此项目,获得过2009年汉中市科学进步一等奖的肖红波来说,可谓“手到刀成”。肖红波首先通过程序软件画出统一图形后,然后对齿形进行编辑。在此过程中,一旦出现偏差,便前功尽弃。图形确定后,肖红波经反复检验无误后,放心地投入加工阶段。加工过程中,肖红波也一再强调:“一是要不断调整尾座压力,二是顶尖和分头在中心线上保持一致,这些都需要借助百分表找准位置,并在支架开工前,找准量度,稳定支点跳动不超过0.005毫米。”
经过一上午的加工后,肖红波完成了所有工作。按说大战已过,可以长舒一口气,但他并不这样认为:“拉刀工具生产的好坏,是由客户决定的。这不是技术比赛,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没人会给我颁发奖杯。生产结束后,我们还要看客户的回馈,并根据其需要,不断改进技艺。”正是本着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精益求精的精神,肖红波在工作中屡创佳绩,并不断缔造业内神话。由他亲自生产的花键拉刀,齿形精确,切削性能稳定,其耐用度达到2000件,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单位工会副主席潘永胜这样评价他:“肖红波生产的是中国最大的拉刀工具,填补了国内特大拉刀的空白,不愧为中国工具制造的代表和典范。”
曾经的肖红波年少留洋,学到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而后回国大展身手。现在的肖红波,年近不惑,却还在为单位鞠躬尽瘁、培养后继人才。随着企业效益不断扩大,拉刀分厂也有了翻天覆地变化。机器设备从4台扩至12台,职工也从肖红波1人扩充至20人。现在的他,不再独木难支,而是不断把自己的经验,毫不保留传给年轻职工。刘兰朋2006年进厂,大学毕业的他得到了师傅肖红波大力扶持,进步飞速,用肖红波的话来说:“仅一年时间就融会贯通了一切问题。”目前,他也是肖红波的左膀右臂,很多大型生产中都有他的身影。而对于企业,肖红波也满怀感激:“我的车间宽敞明亮,不冷不热,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15年,是一名车间拉刀工的荣幸。”下半年,肖红波和他的团队将入驻近6000平方米的新车间,届时他们一定能再创佳绩、满意客户、回报企业。
本报记者 岳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