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的宝鸡大雨滂沱,原本燥热的天气一下子凉爽了许多,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组合机床厂的装配车间里,微微地弥散着土腥味,神情专注的杨忠州正在对CK20E号数控机床进行检测。
只见他一只手在机床的键盘上熟练地敲击着代码,一只手时不时地摇着手轮,每检查完一项他都会用笔在数控车床考机记录表和试车记录表上写下是否正常,这就是他的工作。如果是第一次见到杨忠州如此熟练地检测机床,一定没有人会相信在9年前,他还只是一个普车工,一个对数控工程完全不了解的人。
1989年12月,当杨忠州第一次走进组合机床厂机加车间的时候,就暗下定决心要在这片“天空”里干出一番事业。2003年,杨忠州被安排到数控车床岗位。机械专业毕业的杨忠州对电器知识了解甚少,从事数控车床试车后,面对出现的数控系统报警、电器原件故障等电器方面的问题,无能为力。“要干好数控工的工作,就要对操作系统、电器、机械装备和零件加工等方面都十分熟悉,我没机会再回到学校进行系统学习,只能靠平日里自学。”自此以后,他上班围着机床转,下班回到家就捧着专业书学,遇到难题就向前任操作师傅请教,用很短的时间就熟练地掌握了那个时候很少人会的数控机床自动编程语言。凭着一股子拼劲,杨忠州实现了从操作型工人向知识技能型工人的转变。
在生产现场,杨忠州总有忙不完的事,不是在实际操作就是在指导周围同事,把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大家。他有个习惯,就是把自己操作数控机床的点滴经验、收获、体会随时记在笔记本上,有时画个图,有时只几句话,但都是他的灵感与经验的结晶。有的同事不理解,问他图个啥?杨忠州说:“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教大家,首先自己就要学会,在教同事的过程中自己又等于学了一次,巩固了一次,提高了一次。教会大家又有个比较、竞争,收益的是大家,我愿意。”
平日里,不论是周围同事还是客户,遇到什么问题,只要杨忠州一指点,就能找到症结。技术一流,但他从不保守,和他在一起工作过的工友都说他脾气好,性格好。经他指导和亲自带出的徒弟如今都已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部门领导多次希望他能出任车间综合班班长,可杨忠州认为自己的长处是技术,当不当班长只是个形式,关键是能不能发挥作用。“当班长势必要分散一部分精力,只有一心一意钻研技术,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才能在现在的岗位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传帮带作用,才能在企业的持续发展过程中勇立潮头。” 本报记者 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