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这名刚刚当选为省劳模男子,他没有新晋劳模的意气风发,更多的是一份平和。他就是省劳模、全路“火车头奖章”、路局“双文明先进工作者”,班组全国“青年文明号”、6589天班组零事故、西站调车车间二班调五调车区长徐克林。他带领的班组这些年取得了不少荣誉,在同事中的口碑也特别好。在西站工会主席邵会侠看来,徐克林之所以能这么“服众”,全靠工作的高调,做人的低调。
“1993年退伍后我进入调车车间,至今已经18年。刚才你问我,是什么精神支持着我走到了今天,我想,是部队期间学到的‘严细勤精’的良好作风”。多年来,徐克林一直用这种信念支撑着自己。
在徐克林工作的18年里,他和班组成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着“严、细、勤、精”的工作作风。为提升安全管理品质,他在“严”字上狠下功夫,要求包括自己在内的小组成员按章办事,令行禁止,违章必纠。日常工作中,班组同事们坚持做到不论作业简繁,机车动,全员动,没有作业项目的人员要参与复检、互控,对作业中出现的漏洞及违章,严格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为确保标准化作业落到实处,他将“细”字贯穿到整个作业过程中,自创复核计划细对、准备工作细做、检查车辆细看、确认信号细盯、相互交接细说的“五细工作法”;为更好地将自控型班组建设运用到保安全、保畅通中,他总结出眼勤、口勤、手勤、腿勤的“四勤”工作法,还制订了相互提醒、相互控制的配套管理措施;为提升自身及班组成员业务技能,他采用“一学二教三练四考”的方法,利用休班时间组织班组成员学习各项规章制度,边学边演练,开展技术比武,培养了一批业务过硬的岗位技术能手。
“在铁路上安全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为了保证安全,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徐克林说,多年来,为了确保调车安全,他通过不断实践和完善,总结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安全制度,受到了广大职工的欢迎。
同时,他根据调车作业线路多、安全管理难度大的特点,集中调研安全生产的关键地点,绘制出了《调车关键地点注释图》。每当有新人加入班组,徐克林小组都要指导他正确运用关键地点图,要求熟知熟记,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行车,为安全生产实现有序可控、长期稳定提供可靠保证。
不仅是在安全生产上,徐克林在班组管理中也有一套自己的办法。在他看来,班组就是一个家,要将关怀家人的情感放进班组建设中。同时,强化思想引领、突出科学组织、实施精细管理,形成车间上下一盘棋、齐心协力保安全的管理模式。
“我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快20年,这次又得到这么大荣誉的肯定,对我是一份激励也是压力。”说起自己获得省劳模的称号,徐克林至今仍觉得很兴奋,谈及未来的打算,徐克林笑言,只有更加尽心工作才对得起这份肯定。
本报记者 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