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旱码头”建一流油田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长庆油田第五采油厂

2023年09月17日

姬塬油田,崛起的新星,点亮黑色石油的“星空”,耀眼绽放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推动着长庆油田公司“西部大庆”的建设,实现着“三省之交”石油勘探开发的梦想。在2012年5月份,负责姬塬油田勘探开发的长庆油田采油五厂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荣誉,记载了这个厂建厂八年来辛勤耕耘、追求卓越的奋斗历程。

在2005年1月份,采油五厂正式挂牌成立,告别了“五下六上”的石油勘探历程,宣告着姬塬油田勘探开发正式拉开序幕。去过姬塬油田的人都知道,这里干旱少雨、风沙无垠,属于黄土高原与内蒙古荒漠草原过渡地带,黄河文明和草原文明、黄土文化和游牧文化的结合处,自古素有“旱码头”之称。

正是在这片原本贫瘠的土地上,采油五厂挥洒着青春与汗水,走过了八年艰苦奋斗历程,不仅实现了姬塬油田的快速发展,而且为“旱码头”呈上了一个现代化的采油大厂,并以绿色、和谐、现代、人文的发展形象,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持续贡献着力量。

姬塬模式:油田高效开发的典范

姬塬油田,属于典型的“三低”(低渗、低压、低产)油藏,曾经历了数次无功而返的勘探历程。后来随着黄8-9井的发现,才揭开了姬塬油田大规模勘探开发的序幕,成为继安塞、靖安、绥靖、西峰之后的第五个亿吨级整装特低渗透油田。

虽然都属于“三低”油田,但油田的差异化还是很明显,如何建立一个既科学、又完整的开发体系,把姬塬油田拉入科学快速发展的轨道上?这个厂从2005年开始,便对“姬塬模式”进行思考实践,最先提出了“勘探开发一体化,快速成长;群式井组,多层系开发,优化资源配置”为主要内容的“姬塬模式”,这只能算是“姬塬模式”的雏形。随着不断总结提炼,这个厂最终形成了以“立体开发、市场运作、技术集成、系统共用”为内容的“姬塬模式”。

立体开发,就是对三叠系和侏罗系同步实施滚动建产技术,在多油层叠合区,创立“立体开发”模式,实现多油层同时动用,有效解决了不同层位储层物性差异大、流体不配伍、合层开发矛盾突出的难题,达到了开发、勘探、评价同步进行的目的,实现了油田快速建产、高效开发。

市场运作,就是优化组织结构,整合人力资源,全面引入市场化服务保障机制,通过招标引进社会化用工队伍,担负生产保障、后勤服务等工作,企业实现主辅分离,有效提高了生产保障能力,用工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安全及经营风险明显降低。

技术集成,就是在推广应有成熟技术、实用技术的基础上,坚持创新研究和试验应用并重,充分发挥主体技术优势,加大关键技术超前储备、瓶颈技术重点攻关、成熟技术集成推广的科技攻关力度,科研工作实现“三个转变”,即由点向面转变,由个别科研向系统化转变,由试验推广向知识产权、专利转变,形成了支撑姬塬油田快速发展的技术系列与理论体系。先后获得长庆油田公司技术创新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

系统共用,就是按照“场站合建、管线同沟、设施共用”的建设原则,实施“群式井组开发、双套流程建站、原油分层处理、净化油合层输送、采出水分层处理及分层回注”的地面建设模式,解决了合层滚动开发、采出水不配伍等技术难题,实现了节能、环保、效益开发。

2011年4月22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经验交流大会”上,姬塬油田特低渗透油藏提高单井产量技术、提高采收率技术、数字化集成技术、伴生气综合利用技术及绿色矿山建设等关键技术及成效,成为这次会议的一大亮点,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盛赞。

在当年5月份,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将《长庆姬塬油田特低渗透油藏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列为首批国家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项目,以期通过“姬塬模式”内涵的进一步丰富,从而实现推动鄂尔多斯盆地同类油藏的开发,为我国其他类似油藏的有效开发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姬塬管理:扎实根基强内力

一个现代企业如何才能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答案只有一个,将它的根基扎向地层深处,根扎得越深,树就长得越高。这个根基就是基础管理工作。

基础管理水平集中反映着企业的管控能力,体现着企业的价值和形象。正是深谙于这个道理,采油五厂把基础管理始终放到重要位置,通过抓实“三项”管理工作,推动发展占领新高地。

企业文化从“心”管理

自然环境最差、外部环境最复杂、油区海拔最高,这是对姬塬油田环境面貌的基本概况。荒凉的环境需要文化的润泽,孤寂的心灵需要文化的抚慰。这个厂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员工的心灵诉求与企业文化建设“捆绑”起来,为员工播洒下文化的雨露,促进价值观的进一步形成,使企业文化成为凝聚队伍、增强战斗力的“利器”。

这个厂通过“文化外露”和“文化内渗”的方式,使全厂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蓬勃开展。在“文化外露”工作中,通过定期开展“舞台文化”,以文艺演出、演讲、合唱、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让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展示个人才艺、释放工作压力、激发内心斗志;在“文化内渗”中,将企业文化理念、企业文化精神以书籍、会议等方式渗透在日常工作生活当中,不断丰富员工内心世界,达到约束、教育、启迪、激励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从员工内心需要出发,不仅使全厂员工广泛参与进来,而且为企业发展达到了塑形铸魂的目的。

“三基”工作从“头”管理

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素质,这是“三基”工作的基本内容,也是决定企业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这个厂在抓“三基”工作中,坚决避免时紧时松、头松尾紧等现象,努力做到从头抓起、贯穿全年,不断提升全厂管理水平,为油田大发展打牢基础。

结合“三基”工作,这个厂持续开展“四标两建设”工作,即标准化井场、标准化站库、标准化操作、标准化管理和建设班组安全文化、井区家园文化,将“四标两建设”装入到“三基”工作的框框中,而且拓深了管理内涵,促进了“三基”工作在全厂的纵深开展。

在标准化井场和站库建设中,这个厂制定了严格的《采油五厂油水井井场、油水站库标准化工作标准》、《采油五厂现场精细化管理督查考核办法》,准确界定了油水站库、油井现场的基础建设、基础资料、员工技能、基础管理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截至目前,全厂共有26个井区(小队)、68座站库、327个井场达到了标准化管理要求。

在标准化操作中,这个厂持续开展“三过关”活动,即基本操作过关、设备管理“四懂三会”过关、应急预案演练过关,不断强化标准化作业程序在岗位的落实。从2010年以来,在长庆油田公司连续两届的职业技能竞赛中,雷贵、张永强、刘凯分别获得1金、2铜的好成绩,宣告着全厂员工技能整体水平走上了新的台阶。

在标准化管理中,这个厂以“两级三组三个一”标准化工作制度,确保管理的标准化。即建立厂、作业区两级标准化组织机构,以生产、经营、党群系统三个组,按照班组月度、作业区季度、厂部半年的检查考核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标准执行的良性运作工作局面。

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引导作用,加强重点区域、站点的安全视觉文化建设;在井区家园文化建设中,广泛开展“情感建家、民主建家、制度建家、学习建家和平安建家”活动,丰富员工文化生活,提升基层凝聚力。

在井区家园文化建设中,以小菜园、小影院、小书桌、小书箱、小舞台、小阅览室等为平台,开展“微型文化”建设活动,将井站“激活”成温馨的港湾。

安全生产从“小”管理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事不重视,必将酿成大患。这个厂在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从细节入手抓安全,以“小问题不解决不放过,小隐患不整改不放过,小苗头不处理不放过”的“三不放过”原则,让安全管理工作密而不透,牢织安全生产网。

这个厂持续推行“有感领导、直线责任、属地管理”的责任体系,营造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格局。同时,通过加强重点领域、要害部位和关键环节的控制,全力规避各类事故风险。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以相互监督、安全挑刺、随机抽查的方式,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以“小单位”的安全确保“大油田”的管理。

姬塬速度:日新月异建功“西部大庆”

在“姬塬模式”的框架下,在“姬塬管理”的支撑下,“姬塬速度”如油龙腾飞般,不断跃上发展的新高度,以“上得去,稳得住,管得好,可持续”的发展形象,不仅成功建成300万吨现代化采油厂,而且成为长庆油田公司建设“西部大庆”的主力军。

在快速发展的今天,还有不少人仍清晰地记得,采油五厂在2005年建厂刚成立之时,年产原油不足50万吨,为数不多的抽油机在山头上寂寥歌唱。而如今,八年时间过去,采油五厂原油生产能力达到了300万吨,而且以“绿色和谐”现代化的采油厂形象,傲然绽放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被列为长庆油田公司“大油田管理,快速上产”的典范,

透过采油五厂历年来原油产量柱状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姬塬速度”的强劲力量。在2007年,这个厂原油产量跨越了100万吨,成功跻身于长庆油田百万吨采油厂行列;在2010年,这个厂原油产量跨越了200万吨,成功展示了姬塬油田高效开发的魅力;在2011年,这个厂原油生产能力突破300万吨,成为长庆油田公司第三大采油厂,被称为长庆油田公司发展速度最快的采油厂。

在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洒满了该厂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辛勤汗水,尤其在2010年的万人会战中,这个厂创造了10项长庆记录:即9天推了85个井场;10天完成了80部钻机搬迁;1天完成了23口井压裂;2天内安装完70台抽油机;1天投产采油井38口;1月投产采油井291口、水井95口;1个采油厂一年内原油日产两次换“千字头”;1个项目组一年完成151.5万吨产建任务;1年建成50万吨联合站2座、30万吨联合站1座,累计建成各类站点58座;1天拉油量达到4300方。

“姬塬速度”是这个厂解放思想、科学管理的结果,更是这个厂执著追求、永攀高峰的结果。在300万吨现代化采油厂的建设征程上,这个厂又一次提出了持续稳产20年的目标。

滴滴汗水洒姬塬,滚滚石油献祖国。乘着长庆油田建设“西部大庆”的东风,采油五厂将走得更远!

姬塬人:乐观向上奏和谐奋进曲

有一种力量,在这里凝聚;有一种责任,在这里传递;有一种使命,在这里升腾。使命的力量,让“姬塬人”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发力向前!

无论是在长庆油田海拔最高点——地93-91井组,还是姬塬油田功勋井——8-9井,还是英雄苏建宁生前的井区——沙106井区,“姬塬人”们都无畏坚守,执著奉献,让“旱码头”变成了“石油地”,让“寂寞荒原”变成了“欢乐桃源”。

在2011年2月23日,这个厂原沙106井区井区长苏建宁为了保护国家石油财产,在塬37-100井场阻挡一辆偷盗原油罐车时,遭到不法分子的威胁和恐吓,勇敢无畏的苏建宁为了保护国家财产,用身体挡在了油罐车前面,不让把原油拉走。然而,利欲熏心的不法分子仍不罢休,强行开车逼着苏建宁让步。苏建宁同志在死亡面前,大义凛然,毫不退缩,在被推至105米倒地后,凶残的不法分子强行将车轮从他身体压过,苏建宁同志当场壮烈牺牲,为祖国的石油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33岁。苏建宁用他年轻而短暂的一生,讴歌了当代石油工人的精神风采,成为“姬塬人”的典型代表。

在地93-91井组,退伍军人夏宝明长期坚守在这里,他甘与寂寞为伍、与风沙为伴,使那三口原本孤寂的油井变成了全厂观摩的“对象”,同时被采油五厂列为首批“思想文化教育示范基地”。

党员有党员的优秀代表,王君宁、杨永祥、邓争红等都是近两年来经民主推选出来的“十大优秀共产党员”;青年有青年的优秀代表,李涛、汤继武、徐孝斌等是在今年才评选出来的“十杰”青年。

“姬塬人”只是最普通的石油人,但善于队伍管理的采油五厂,以文化为雨露、以关爱为阳光、激励为台阶,让全厂四千余名“姬塬人”茁壮成长在姬塬大地上,以朝气蓬勃的队伍形象,助推着采油五厂在“旱码头”上的快速发展! (王安民 李莉)

厂长周学富领回“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第五采油厂领导班子合影

厂党委书记、副厂长刘永林现场办公

“三基”工作强内力

全面提升员工岗位技能

管理年练兵一角

做乐观向上的“姬塬人”

欢乐的音符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2/6/20120627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2-06/27/16599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