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状元情结”何时休?

2023年09月17日

随着各省区市高考分数的公布,与高考状元相关的炒作相继登场。状元名单、照片都成了新闻媒体追逐的焦点。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是中国“科举时代”对中举者的追捧,是畸形教育的缩影。虽然教育部要求各地不要再炒作“状元”,民间也有舆论呼吁不要恶炒高考状元,但无法回避的事实是,高考状元已经成为消费目标,无论是高校、中学还是商家,都想从中分一杯羹。

高考状元说到底是应试教育的结果之一,对高考状元的过度解读和追捧,必然导致应试思维不衰反盛。前不久召开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上,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说:“保持第一名要用掉学生太多的精力,状元不能代表什么。”高考只是学习生涯中的一步,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更不是终极的追求目标;一次应试的成功,并不意味着身价倍增、功成名就,也不代表以后总是“春风得意马蹄疾”。所以,追捧者千万不要把高考状元捧“歪”了,状元们更不应该盲目地忘乎所以。

像哈佛、耶鲁、斯坦福这样的名校,绝不缺少成绩高的申请者,而这些学校的入学审核官的责任之一就是拒绝90%的申请者,其中不乏SAT(美国大学入学参考成绩)考试的满分者。

就目前而言,社会及高校对学生分数的关注,本质上是在大力宣传“分”中自有黄金屋,“分”中自有光明途。这对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十分不利。笔者以为,淡化对“状元人才”的关注,实行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弱化文凭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社会成才的标准多元化了,只有重能力而不是重考分成为社会常态,中国社会才可能走上素质教育之路。须知,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小小门槛,跨过这个门槛可以走得更远,另辟蹊径同样可以走出无限风光。 □郭立场

上篇:岂能用“商业机密”为地沟油护驾
下篇:汗水铺就荣誉路 保障供水勇担当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2/6/20120629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2-06/29/16605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