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火车司机,没想到还能当上劳模。”面对记者的采访,徐西平显得很不好意思。工作27年,历经6次机车换型,放弃了许多调往更好岗位的机会,始终坚守在火车司机的岗位上,看得出徐西平是发自内心地喜爱自己的工作。
作为一名老火车司机,徐西平驾驶的火车简直可以涵盖新中国铁路机车发展史,自1984年走上工作岗位后,他先后驾驶过蒸汽机车、内燃机车、SS1、SS3、SS4和HXD3型等6种机车。面对机车的频繁换代,大量新知识要学习,文化基础薄弱的徐西平从没想过放弃,不论在家里休息,还是公寓驻班,时常能看到他在背画电路图,研究故障处理,十几年下来,他记得笔记就有十五本,画的电路图有千余张,先后总结出了SS1、SS3、SS4和HXD3型机车常用故障处理办法,并在车间进行推广。有时同事在运行途中遇到一些处理不了的故障,就打电话咨询他,车队乘务员戏称他为民间“110”。为了提高配班学员的技术,他放弃休息时间,给学员讲解业务知识,要求学员每趟车背一条电路,学会一种故障的处理办法。多年来,先后培养出众多生产骨干。
2010年底包西线开通前夕,徐西平主动申请调入包西线,加入包西开通党员突击队,冒着严寒,与其他党员骨干一起,摸排线路状况、熟悉站场情况,总结操纵办法,为确保包西顺利开通做出积极贡献。27年来,徐西平没有在家过上一个春节,女儿出生当天,由于车间人员紧张,他没有请假,仍像往常一样不声不响地按时出乘,把对妻女的依恋深深地埋藏在心底。2011年1月2日,他值乘的22040次,在牛家梁车站单机转线时,由于车站错排进路,将电力机车排入专用线无电区,他认真瞭望,严格控速,发现前方无接触网,立即停车与车站联控后,车站取消进路,防止了事故的发生。截止到2011年4月30日,安全走行49.8万公里,百安赛实现2054趟,防止各类事故100余起。
本报记者 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