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建设集团围绕施工生产实际,采取群众QC创新、工法研究、校企合作等多种措施,狠抓科技创新,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提升施工水平、增加项目科技含量提供了智力支持。
大力开展群众性的QC技术创新活动。在近日由陕西省建筑业协会举办的陕西省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发布会上,建设集团申报的3项技术成果获得陕西省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成果二等奖,建设集团被授予“2011年全省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活动优秀企业”。
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加大工法研究。确立科研项目41项,两项分别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和陕煤化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获得陕煤化集团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取得省级工法一项、国家专利受理两项。
加快成果转化,提高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建设集团矿建二公司百良项目部经理魏坤自主研发的“巷道用混凝土输送泵”近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通知书。据了解,该泵的成功研制,每年节约资金95.5万元,其中机械费14.5万元,每月节省人工450个、人工费6.75万元。这一成果节省了劳动力,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强化技术研发协作广度深度。在扩大与西安科技大学、陕西建工集团、长安大学技术合作基础上,近日又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校企战略框架合作协议,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科技优势,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 (魏华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