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巨大的人口压力,加上转轨就业、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就业“三碰头”,使我国就业问题压力巨大。首先,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依然非常大。2012年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达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
近年来,我国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连续5年超过千万,2011年更是达到了1221万。马银龙和崔介生正是其中的两名受益者。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为了稳定就业岗位,国家在2008年底出台了“五缓四减三补贴”政策,包括缓缴5项社会保险,降低除养老保险以外的4项保险费率,给予困难企业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和职业培训补贴。
据统计,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为680万人,总数比去年增加20万人,是本世纪初的6倍多。“十二五”期间,高校毕业生总量将以3%的速度增长,年均规模达到700万人。
为了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从14个方面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扶持力度。同时,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首位,精心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启动新一轮“三支一扶”计划,实施3年百万就业见习计划,并进一步加强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为了破解劳动者的技能和就业意愿与岗位条件不符而产生的“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现象,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培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完善培训补贴政策,2011年有超过1700万人次接受各类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并得到职业技能鉴定服务。
就业关系到个人的家庭幸福、社会的繁荣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拥有众多劳动力的同时也亟须众多的就业岗位。虽然经历了种种考验,我国就业事业始终大步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