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水县城出发,向东北行走十多公里,在白水县雷牙乡洛河之滨,人们会看到一个依山而造的石材工厂。每天例行的交班会布置完任务后,职工们都拿上各自的工具,戴上安全帽向各自的岗位走去。“我们采石的工序很多,从炸山碎石到石砟成品装车,采石施工断面拉的很大,所以每天的安全是我最担心的。”张孝堂表情严肃说道。从山上到山下,一个单程就是1公里多,为了进行多方盯控,张孝堂每天至少要走4个来回。
张孝堂曾当过兵,务过农,1990年招聘成为县化工厂工人,2008年县化工厂由于管理方面的原因倒闭,他又被聘用为白水县亚东石材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采石场工人。采料车间劳动强度大,工作异常艰苦,打眼放炮、剥岩采石、推车倒磨,样样工作都是脱皮掉肉的苦差,然而,张孝堂紧咬牙关,一切从零开始。采石的主要特征是打炮,常年要和炸药打交道,由于从事的是特殊行业,因此他也被人们称为年年“过门槛”,天天“走钢丝”的人。
带着安全帽,走在上山的路上,时不时一辆满载石砟的车便擦身而过。“生产线在山下,而炸出来的荒石都在山腰上,所以需要用卡车进行这样的运输。”张孝堂解释道。“山体上的石头首先要被炸碎,才能运出,爆破工作就成了采石工序中的第一环。在石崖上钻孔打眼,然后放炮炸石,将山石竖着一层一层剥下来。”这些年,虽然采石设备改进了,但工人们工作的环境却没有太大变化,重达20多公斤的钻枪钻起孔来震得人浑身发抖,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坠下石崖。
在县化工厂工作的那段时间,张孝堂积累了丰富的处置爆炸物品的经验。去年3月,在采石场爆破石材地表覆盖土层发生两处哑炮事故,事发地点就在白澄公路附近,若不及时处置,将威胁过往车辆和人身安全,甚至导致此处交通中断。作为采石场负责人,张孝堂二话不说,挺身而出,小心仔细清理埋设未爆炸的炸药和雷管,消除了安全隐患。
近几年来,受高额利润驱使,不少人非法在当地开采小煤矿,由于炸药管理很严,他们打上了张孝堂的主意。有人私下出10万元年薪聘他作技术顾问去制造炸药。也有人希望利用他在民爆行业的关系套购炸药,并答应给他可观的回扣,他都一一回绝了。为此,他没少得罪人。他说:“违法的事不能干,更何况是炸药这种特殊东西,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本报记者 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