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高院给全省法院下发“拒腐”手册。手册模拟了24种法官在办案中可能遇到的送礼、请托的场景,并给出处理意见:收到老乡送的土特产,可回赠一定的土特产或礼品;饭局遇到当事人应设法借故离开;当事人留装了现金的信封应转账退还。
公平公正处理每一起案件,既是广大法官的职责所在,也事关公众的切身利益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些年来,司法机关不断加大对法官的管理与约束,从而为妥善处置好每一起案件提供了有力保障。不过,令公众深感痛心的是,近年来,也频频发生一些假案、错案、冤案等。这其中,既存在法官业务素质不强、执法过程中马虎大意的问题,也存在着见利忘义、颠倒黑白等黑幕。
司法机关作为捍卫人民群众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既要在执法过程中体现公正公开,也要自觉远离各种诱惑。然而,近年来,一些法官或在利益诱惑面前迷失自我,或在“人情关”面前未能坚守原则,从而酿造出一起起违背公平正义的案件。比如,有些法官面对自己一手酿造的“错案”,居然荒唐的发出“眼睛花”这样的抱怨,着实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如今,浙江省高院特别编发了“拒腐”手册,这无疑为广大法官严格要求约束自己提供了生动的“行动指南”。无论是当事人奉送的特产或礼品,还是其安排的饭局等等,这各种情形可谓是摆在法官们面前的“糖衣炮弹”。只要法官们稍有不慎,就可以被拉下水,继而成为假案、错案、冤案的制造者。因此,公众期望“拒腐手册”能够成为约束法官的“紧箍咒”!
(陈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