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何谓“连中三元”

2023年09月16日

文/朱耀儒

经常在古典戏剧和小说中看到某某人“连中三元”。何谓“连中三元”?“连中三元”指的是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连续三次考试获得第一名。

科举考试共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层次。在正式科考以前,读书人首先要通过考试取得“入学”资格。这个资格考试在当地进行,录取后被称为生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秀才”。有了“秀才”这个称号,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参加科举考试了。

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后为各省)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按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若遇皇帝心情舒畅或有重大喜庆之事会下诏加开,此为“恩科”。考试在秋季八月,故称“秋闱”。“秋闱”共考三场,各地录取的名额不一,按各地的文风、人口而定。乡试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唐伯虎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中了举人就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乡试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称“礼闱”。“礼闱”在第二年二月举行,故又称“春闱”。“春闱”也分三场进行。因为这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也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和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会试录取名额不定,发的榜称为“杏榜”,考中的人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会元”。有了“贡生”资格,就可以参加最后的殿试。

殿试是级别最高的一次考试,在当年三月进行。贡生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一般只钦定前十名的次序。殿试由皇帝主持和出题,只考一题,即对策。殿试毕,次日读卷,第三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只有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三甲名额不定,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同进士出身。二甲、三甲的第一名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由上述可知,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殿试第一名叫状元,合称“三元”。如果三次考试都拿了第一名,就说他“连中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但真正“连中三元”的人极少,明代二百七十多年里,“连中三元”的人仅有洪武年间的许观和正统年间的商辂二人。至于戏剧和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连中三元”,那不过是作者通过美好的想像而编造的动人故事罢了,是不可当真的。

上篇:佛珠
下篇:这不是我的风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2-07/16/16020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