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一出好戏,好久没有在剧场看到这么好的作品了”。7月9日晚,当宝鸡市艺术剧院话剧团新排演的话剧《我爱桃花》演出结束时,场内观众报以雷鸣般的掌声。精致的舞台设计、绚丽的灯光效果、运用巧妙的音响以及演员的精彩表演,从头至尾都给观众带来一种艺术的享受。
《我爱桃花》这部话剧取材于中国古典小说《醒世恒言》中的一个选段,由我国著名剧作家邹静之创作。作为宝鸡市艺术剧院话剧团在文化体制改革之后所排演的新剧之一,这部话剧不同于以往话剧“高、大、全”和“喊口号”式的内容题材,而是采用以“戏中戏探讨世人的情感困境”的方式,来描述现代人“情中情欲说还羞的爱恨纠葛”,以小见大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观众在看腻了电视剧、电影等银幕表演之后,话剧是能给人带来一种感受现场舞台表演的新体验,但是如何以‘新’来抓住观众则是一个非常重要问题。”宝鸡市艺术剧院话剧团导演冯子夏说。伴随文化事业的改革,有一大批老一辈的优秀演员离开了舞台,为了使话剧事业做大做强,如何吸引观众、留住观众这两个问题则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文化改革初期,宝鸡市艺术剧院话剧团曾一度想要通过翻拍以往的优秀剧目以及排演一些能让观众喜闻乐见的小品、短剧的方式来吸引观众,但是都收效甚微,话剧演艺事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瓶颈。而随着今年3月份,宝鸡市文化广电局推出的话剧月月演活动,宝鸡市艺术剧院话剧团开始重新调整思路,而也就从此时起宝鸡市的话剧艺术开始重新崭露头角。
在今年5月份宝鸡市艺术剧院话剧团排演的《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在观众的一片掌声中连续演出5场。这部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曾一度在北京的话剧舞台上掀起了一阵话剧热浪,而宝鸡市艺术剧院话剧团在原剧本基础上,加入了不少陕西方言以及很多观众耳熟能详的人物名称,使得台词更加流畅,演出之后也受到了宝鸡观众普遍称赞,而宝鸡的话剧事业也开始得到广大观众的重新审视。6月份宝鸡市艺术剧院话剧团和宝鸡文理学院学生联合演出了话剧《赵平同学》,演出结束以后,不但获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还有不少观众自己到场外买来鲜花送给上台谢幕的演职人员。
“很多人都觉得话剧是舶来品,在中国自主发展的舞台太小,但是我们现在就是希望用一种新的形式来把更多的观众引领到话剧的舞台上,感受话剧的魅力。”宝鸡市艺术剧院党支部书记王炜说。
本报记者 王洋
图为演员正在排拣《我爱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