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方便面送一袋酸奶,两桶饮料绑在一起出售……在超市里,这样的商品屡见不鲜。众多的商家为了推销商品,往往采取捆绑式的销售促销手段,而这其中却隐藏着消费陷阱,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家住西安枣园小区的退休职工赵阿姨在附近的超市购买了两袋捆绑销售的酸奶,平时这种酸奶每盒都要7块多元,这这次只需要10.5元就可以买到两盒。兴奋的赵阿姨回到家就和孙子饮用,可马上就发觉口感有异,最终她发现这些酸奶的保质期还剩下一天,但是都已经坏了。有超市工作人员给记者透露,这是个别商场、超市的常用手段,对一些快过期或已过期的食品,通过“捆绑销售”、“化整为零”等手段,可以迅速销售出去。
而这些陷阱并不是只局限于销售快过期食品上,市民王师傅在某品牌家电连锁商场购买了一台正促销的笔记本电脑,而商场的政策是买这种电脑就送一台电饼铛。王师傅购买电脑的动机很大程度来自这台赠送的电饼铛,可他回家后发现电饼铛是坏的,而店里的工作人员回复他:“电饼铛本来就是买电脑的赠品,出了质量问题一概不负责任,是不可以更换的。”
在众多的消费纠纷中不难发现,一些商家通过捆绑销售,常常把不容易销售的商品作为赠品附加到容易销售的商品上,然后再把其价格包含在容易销售的商品里面,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费者购买之后自认为捡了便宜,实际上这些看似优惠的促销活动之中,隐藏着的是商家的销售技巧和圈套,消费者的权益不知不觉中就被侵犯。同时,当这些“赠送”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时,消费者往往很难维权。
在西安高新区开公司的王亦轩对这些深有感触,他经常到处奔波,也经历了众多捆绑式消费纠纷。“吃饭的时候赠送的代金券,不要太在意,因为用掉它们很难。”在不少饭店吃饭后消费者都会获赠一些代金券,很多人为了花掉代金券会再来这里消费,而商家会在这时设置障碍,如限制代金券的使用日期等,让消费者的花费更大。
针对如今层出不穷的捆绑式消费,有专家认为,消费者要擦亮眼睛,维护自己的利益,遇到捆绑式消费,要从自己的消费需求出发,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及服务,切不可贪多求全,盲目听信商家的宣传,以至于掉入商家设下的“套”,最终得到一些本不需要的服务。当权益受损时,也应通过向消协或工商部门投诉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 李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