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华
在妻的眼里,我是个会“吃”袜子的怪人。
没办法啊,谁叫自己几十年来养成爱穿皮鞋的偏好。每个月都要磨烂几双袜子。鞋的问题?脚的问题?两者不和谐。有时是右脚先烂,有时是左脚先烂;有时拇指那儿出现脱线,有时脚跟或掌心先露出肉。袜子若扔掉可惜,否则又不喜上脚,只好压进箱底了。这样以来,每月不买新袜,简直成了家庭的罕事或新闻。
那天,给报社发完电子稿,应妻子之邀去逛多彩国际服装市场,走进偌大的交易厅,发现一模特身上的裤脚被剪开道两寸长的口子,腿部还有几处破绽。好好的袖肘那儿分别贴着椭圆形、颜色不一的疤块。怎么欣赏都感怪怪的,真不可思议。但售卖小姐却侃侃介绍,说是服装大师的特色之作,目的以示现代人生活的多元化和浪漫,销售特好。她花言巧语鼓动我选一套,实行八五折。妻子心有所动摇,我没有接受。平时很少有机会陪妻逛这些地方,今天还真见识了许多服装新潮。想想也是,这些年来,无论在政界、经济领域,甚至日常生活中,新说法、新理论、新概念层出不穷。如:把成绩叫“政绩”,支持叫“给力”,明明是紧跟,非喊“与时俱进”;连剃头的也改叫发廊或中心;擦鞋、钉掌的则神圣打起了“皮鞋美容医院”的招牌;一起摸爬滚打,朝夕相伴的丈夫,突然要叫成“老公”……真是五花八门,眼花缭乱。
我从服装市场回来一直想,在衣服上随便开道口子,挖个洞,补块疤,就标榜是某某超级服装大师的“创意”之作。那我穿带有窟窿的袜子是不是也算一种“创意”呢?我打开柜子,翻出一堆旧袜,能补的交给妻子缝补,实在不能补的,剪下有用的部分,连接成布块(条)做擦鞋或拖布用。虽有洞又烂还可上脚的继续穿。反正埋在鞋里照样走路,不影响雅观。剩下那些单只袜,则按薄厚、颜色,分春夏秋冬,不断重新配对、组合,物尽其用!袜虽破旧,妻缝得平整,洗得干净,每天一换,倒也舒适、自然。一年时间,再也没有购过一双新袜,节约了不少开销,自乐融融。
说到花钱,我想起报纸上关于钱的一篇报道。中国富人去德国旅游,吃饭时海吃海喝,两人菜酒点了满满一大桌,吃一半剩一半,被临桌的德国人举报,执法人员赶来处罚。中国富人说:“钱是我的,东西是用我的钱买的。”执法人员说:“是的,钱是你的,东西是你用钱买的,但资源是公众的,你没有权利浪费!”说得真好啊!你就是亿万富豪,没有权挥霍公众的资源。你的地位再高,权力再大,不可贪得无厌!因为,资源有限,总有枯竭的那一天。我们都有子子孙孙,应为他们的生活生存留下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