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阴云密布天空,最高温度32℃,对于夏天,这是不可多得的好天气。早晨9点,刚过早高峰的西安钟楼盘道似乎还留着车辆排除的热气,在没有风的阴天,异常闷热。邮递员张爱先脚踩自行车,飞驰在西大街上,“夏天没什么好天气,热闹街区温度在30多都算正常,但不论多热,为了家也值。”
身穿淡绿色长袖,腿蹬深绿色长裤,脚踩布鞋,这一身工衣将张爱先的胳膊、腿包得严严实实,“单位也有发短袖工衣,可这夏天太阳大,晒得人胳膊疼。”在张爱先眼中,夏天不只没有一天好天气,也没有好时辰。每天早晨7点,她便开始骑着脚踏车奔忙于西安的大街小巷。夏日的早晨来得早,随之扑向大地的就是热浪,张爱先每天早上骑车至少10公里,她说:“因为怕热剪了短发,可一早上送下来,衣领和背就被汗泡了。”记者看到张爱先的衣领上,汗渍已汇成云朵的样子,背仍然是湿的,她解释道:“背是刚湿的,每早要邮递物件两次,一次7点多开始,送党报之类,一次9点开始送挂号信。”
街上人头攒动,骑半天车,除了热还是热。张爱先浑身上下最凉爽的地方要数裤腿,不停地蹬车,让风在这里盘旋,偶尔在街边歇脚,她便抖抖衣服,让衣服抖动产生微风。张爱先拿出自己的塑料杯,喝了口水,“夏天再没有比水更好的了,这杯子是我16年来换的第三个。”张爱先是河南人,来到邮政投递公司已有16个年头,工资从最初的350多元,到现在1600多元,每年还涨50元或100元。“每天真的很累,只能劳力挣钱,现在两个孩子在技校读书,有家人,但没买房,还是没家。”她说着,擦擦额头的汗。防晒霜是女士夏日必备,可张爱先从不使用,在她看来这些都是冤枉钱,每天走街串巷的她总在想着,自己的房子会落在哪条街道。
“夏天在我看来只有一个好处,衣服干得快。”为了防止晒伤,张爱先在炎夏只穿长袖、长裤工服,每天下班回家,将浸满汗味的衣服洗好,窗外挂一晚就干。即使有长袖长裤,但今年45岁的她,脸色暗沉,被晒出很多淡斑。“我不在乎这些,就想赶快挣钱买房子。”
随着夏日的到来,邮递员们的工作时间也有所调整,张爱先所在的小组每天下午3点开始工作,虽避过了一天之中最热的正午,但久久不散的热气,也让她身边不少同事屁股上起了痱子。“不管是自行车还是电动车,车座不透气。”
信息化的时代,最重要就是信息传递,除了高科技网络,传统的邮递工作仍被人们所热衷。每日的街头,随处可见穿着绿工服的邮递员,炎炎夏日,汗水滴入他们的眼睛,酸涩。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故事,可每个人都需要他们。在夏日,不论是一份信件,还是一份邮件,送去都是一份遥远的情谊。
本报记者 王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