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钢轨医师”刘志韬

2023年09月16日

早晨不到6点,迎着朝阳走出家门,7点08分坐在6063次列车上听着列车缓缓开动的声音,看着窗外熟悉的景色不断后退,刘志韬一天的生活又开始了。刘志韬是宝鸡工务段出了名的“医师”,但是他既不用听诊器给患者听诊,也不用给患者号脉,他每天所面对的工作对象是一道道的钢轨,所用的仪器是一台钢轨探伤仪和一台焊缝探伤仪,因此他也被大家亲切称之为“钢轨医师”。

7月10日一大早,坐着有通勤车之称的6063次列车,记者和刘志韬一起到达了今天的工作地点——秦岭深山中的观音山车站。在做好出发前的各项准备之后,刘志韬和组员们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今天的任务是进行观音山车站内站线和股道上焊缝的探伤工作,作业小组共有5人,其中3人分别负责前后800米和作业现场的防护,刘志韬则和另一名组员进行焊缝的探伤。每到一处焊缝都先要经过打磨、抹油,然后刘志韬再用探测仪在钢轨焊缝处的各个面进行仔细检查,根据焊缝探伤仪显示器上显示的波纹情况来判定检查的焊缝是不是“健康”。大雨过后的天空格外的蓝,但是日头也随着雨水的结束而又毒了起来,随着太阳升高,钢轨上的温度也逐渐升高,渐渐地让人感到有些灼热,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刘志韬的工作热情。

刘志韬在今年三月份被调任为宝鸡工务段综合车间宝成探伤工区工长,负责宝鸡到红花铺区间内74.1公里的钢轨探伤工作。由于该路段属于高坡地段,地形复杂,小半径区间,多因此列车在行驶中对轨道造成的损伤也就较大,因此探伤工作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着两条钢轨,刘志韬和组员们平均一天探伤9公里,一个月就是180多公里。“夏天虽然比较晒,但是由于温度较为平均,因此对钢轨的影响也相对较小,最怕的就是秋冬季以及初春昼夜温差大,对钢轨的影响也比较大,因此也是探伤任务最重的一段时间。”刘志涛说。

今年刚36岁的刘志韬曾以骄人的成绩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路新长征突击手”、“火车头奖章”等荣誉称号,而在今年3月,更是被铁道部和西铁局分别聘任为“铁道部首席技师”和“西安铁路局首席技师”,而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有的则是辛勤的付出与汗水。

有人形象的把钢轨探伤工作比作是“苦行僧”。的确,9年的探伤工作刘志韬累计走了近30000公里,经常是带几个馒头、一瓶矿泉水就是一天的伙食,虽然辛苦,但刘志韬却一直坚守着自己的职责。看着眼前向大山深处绵绵延伸的轨道,刘志韬坚定地说:“距离我要走的路程还差得远,这条路我会一直坚持着走下去”。

本报记者 王洋

上篇:被风沙雕刻的脸庞
下篇:潜心研究铸丰碑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2/7/20120725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2-07/25/16058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