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的北京暴雨积水并非特例,天津市、甘肃金昌市、广西南宁市、内蒙古包头市等多个城市的人们也遭遇了内涝的困扰。近年来,逢雨必涝、逢涝必瘫,几乎成了我国城市的通病。排涝系统为什么一直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国家能否加大排涝建设投入,重视地下民生工程建设?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题客调查网,对全国31个省(区、市)5375人进行的调查显示,91.6%的人关注所在城市的排水问题,其中68.3%的人比较关注。93.6%的人所在的城市下雨后有内涝问题,其中49.8%的人感觉内涝比较严重。受访者中,47.9%的人居住在大城市,29.8%的人在中等城市;12.4%的人在小城市。
城市积水主要是城市化过快,城市规划不周所致
94.0%的人直言城市内涝对自己的生活有影响
本次调查显示,94.0%的人直言城市内涝对自己的生活有影响,其中56.5%的人感觉影响较大。
不仅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在为内涝问题头疼,许多中小城市甚至县城的居民也对此深有感触。民意中国网一位河南省网友,所在的县城正在为升级成城市而“大兴土木”,所谓的“二环三环”交通基础建设全面铺开。令他忧虑的是,原来老县城逢雨必涝,现在完全有机会、有条件给未来的城市准备一套高标准的排水系统,但是“只追求表面形象”的政府建成的排水系统跟老县城的设计简直一样,就是在人行道下铺设直径不超过1米的水泥管道。将来一旦暴雨来袭,必然要再开挖重建。他感叹,“下水道这个‘良心工程’没有完工其实就已经被堵塞了!”
“城市积水主要是城市化过快,城市规划不周所致。”中国水利学会城市水利专业委员会技术顾问刘延恺表示,当前人口和财富向城市高度集中,城市规划普遍重高楼大厦、道路、广场等功能设施,往往忽视绿地、湖泊、河流等能够拦储雨水的设施。同时,硬化面积大量覆盖了透水地面,雨水没法儿下渗,只能往低处汇流,所以立交桥等低洼地带就特别容易积水。
“当前一些城市的管理者急功近利,对地面形象工程具有‘一日千里’的热情,对下水道等地下民生工程却视而不见。加上城市规划缺乏综合统筹,各部门的规划衔接不上,城市内涝越发严重。”民意中国网一位网友说。
造成城市内涝的原因有哪些?59.7%的受访者感觉政府不重视地下民生工程建设,59.3%的人认为城市规划没有尊重自然地理格局;57.8%的人认为城市发展太快,排涝设施建设没跟上;56.1%的人感觉排涝建设投入少,设施不足。
解决城市内涝不能光靠排水
57.6%的人建议城市排涝蓄水排水并重
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所述,“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能引起严重后果的地区,重现期宜采用3~5年,其他地区的重现期宜采用1~3年。”然而,我国以往城市的排水管径多按0.5年一遇的雨量设计。
对此,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戴慎志认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应该排水蓄洪并重。他觉得最根本的方法是疏浚城市河道水系,合理增加城市水面和水深,加大水闸和排水泵站建设,提高城市抗洪排涝能力。同时,需要合理布置绿地,建设渗水道路、广场等,使雨水渗入地下,增强城市蓄水纳洪能力。
调查显示,57.6%的人建议城市排涝蓄水排水并重;55.8%的人希望加强城市排水设施日常维护;41.2%的人建议地面铺装多使用渗水材料。
城市规划建设应该“先地下再地上”
67.1%的人认为解决内涝问题要科学规划城市
民意中国网一位网友留言说:“在上海世博会上,我曾看到一则关于城市收集雨水的创意。要是城市在科学规划排水系统的同时,也重视湖泊的地表蓄水问题,保持市内湖泊的蓄水量,雨水自然就收集了,不仅有利于缓解内涝,顺便还可以改善城市环境,使城市空气干净湿润一点儿,这不是很值得城市规划者考虑吗?”
调查显示,67.1%的人认为解决内涝问题要科学规划城市,尊重自然地理格局;66.3%的人认为城市规划要重视排水系统建设。
“城市规划不能重地面轻地下,应该具备‘一管百年’的思维。”新浪微博一位网友说,广州前几年也是一下大雨就内涝,很多媒体和民众都对此提出意见和建议,广州市政府积极倾听、吸纳民意,逐步解决了石牌桥等地积水的难题。其他城市应该也有能力解决内涝问题。 (王聪聪)
西安排水系统解析
据施工人员介绍,西安每一个下水井下都有蓄水池
近日来,“暴雨淹城”的话题一直备受关注,西安多个地段也遭遇“看海”,相关部门负责人称:“如果西安遇到“北京式”强降雨,也会被淹。”那么,西安究竟有哪些防汛、防内涝的设施及地点呢?
一、排水管道系统
据介绍,目前国内很少有能进人的排水管道,国内城市排水多以管道为主。“西安的地下排水系统并不是很多市民在电视上看到的那种,两侧可以行人,水在中间的排水系统,目前,西安主要使用管道链接,进行排水。”一位业内人士称,“最近,青岛的地下排水系统很受市民注意,其实也主要是由于之前的基础好,青岛市又在这个基础上继续修建。整个城市重新修建类似的排水设施是不现实的。”
在正在施工的大庆路污水管道工程的施工现场,可以看到西安市的下水井下,都会修建一个小型的混凝土蓄水池,尺寸规格是2.7m×1.5m×4m。据介绍,这样大小的蓄水池可以满足一般雨水的收容、存储。
二、城市蓄洪池
调蓄池既可以是人工构筑物,例如地上的蓄水池,底下的混凝土池,甚至可以是地下的下水道,也可以是天然场所:例如湿地,人工湖。蓄洪池的作用总的来说就是将雨水储存在一定规模的场地里,然后起到调蓄雨量,避免峰值过大,或者是储存雨水以备以后净化回用,当雨水超过调蓄最大流量时会从溢流口排出。目前,西安大的蓄洪池包括护城河、兴庆湖、汉城湖、曲江两湖等,调蓄能力约300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