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灾难,涌现的不仅是英雄,也让世间百态逐一曝光。北京暴雨遇难者名单,在《人民日报》和央视公布,开了先河,获得公众普遍认同。遇难者不再是一个数字,而是活生生的人。这是尊重生命的表现。
也有不和谐音传来,一档电视节目“完美释放”邀请暴雨中广渠门遇难者丁志健的妻子邱艳做嘉宾,引来“消费灾难,以泪点刺激收视率”的批评。节目打出帮助邱艳的旗号,却引入一系列娱乐节目制作套路,比如300位观众现场投票做选择向左走、向右走,还有知名美女明星做顾问,俨然一副要帮忙解决婆媳纠纷、小夫妻不和的架势,难怪沉浸在暴雨事件伤痛中的人们异口同声“伤不起”。
将严肃事件娱乐化,美其名曰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早就不是第一回。早几年,俄罗斯发生人质劫持事件,某频道一边报道新闻,一边在屏幕下方打出滚动字幕,手机有奖竞猜死难者人数,引发一片哗然。如今,这样的荒诞事没有了,“热点营销”的思路却还在延续。
邱艳在首次面对媒体时就强调,“如果不是网络上的语言太恶毒,我不会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还来上节目。”广渠门事件轰动一时,最初的惊诧与哀伤过后,所谓“内幕”又开始在网络弥漫,各种各样的猜测一时飞短流长。邱艳要发声为丈夫讨个说法,无可厚非。她最大的失误,恐怕是选择了一个以“娱乐大众”出名的平台,选择了找李湘“释放”而不是柴静。可话说回来,“完美释放”违背了灾难报道“避免二次伤害”原则,而那些在网上对丁志健、邱艳说三道四的陌生人,有没有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呢?
我们认同媒体公布遇难者名单之举,却不赞同匆忙请遇难者家属上节目,前者节制而理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后者除了收视率,徒留“一地鸡毛”。贡献收视率的观众们也请扪心自问,你是冲着什么心态打开电视机的? □诸葛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