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日,位于南郑县大河坎镇的汉中市体育场,彩球高悬,鲜花绽放。全国农民工医疗保障计划(试点)工作启动仪式如期举行。来自南郑县汉山、梁山、圣水3个乡镇的400名农民工领到了由县总工会免费赠送的总额为2.4万元的职工医疗保险。
自2009年以来,汉中市总调整工作思路,把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纳入工会“大援助”工作体系,突出帮扶职能,强化工作主体地位,并作为工会服务大局、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增强凝聚力的重要抓手,精心谋划、大力推进。
他们按照工会主席亲自抓负总责的原则,在市县两级工会普遍成立了职工互助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工作机构、落实专职人员,把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纳入工会整体工作规划。市总专门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为主任,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汉中市工会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监督委员会,建立了领导包片、干部包点的工作机制。并把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纳入各级工会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逐年提高考核分值,保证职工互助保障工作在工会整体工作中的重点位置。
以往,各市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经费、人员工资,都是通过提取手续费解决的,在互助保障率偏低的情况下,经常是捉襟见肘。2010年,为了大力推进职工互助保障工作,汉中市总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工作保障机制,实行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经费、人员工资全部纳入工会经费预算,优先考虑安排,足额予以保障。同时,为了支持县区工会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的开展,市总坚持每年对县区工会进行经费补助,免费为各县区职工互助保险工作机构赠送电脑、传真机等办公设备,使全市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环境得到了大幅改善。
2011年,汉中市总大力推行“五建五改”工作措施,有效解决了制约职工互助保障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使全市职工互助保障工作开启了全新的工作局面:第一,建立网上电子审报系统,加快改进理陪资料送审过程。出险职工理赔纸质资料送审,是整个理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赔过程中工作量最大、耗时最长的阶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汉中市总建立了网上理赔资料报审系统,畅通理赔资料电子报送和审批渠道,并规定基层工会要对出险职工的报案随接随审随送,24小时内在网上完成理赔资料的报审过程,其后,再采取批量处理的方式,按照省职工互助保障规定的理赔资料报审内容和程序,每月集中进行补报,从而不仅加快了理赔资料送审过程,而且大大减轻了基层工会工作量和经济负担。第二,建立理赔周转金,改进垫付赔付机制。出险职工赔付金的标准是由省职工互助保障办事处按照政策规定审核确定的,市县两级工会只有审报权。在实际理赔过程中,一个出险职工的赔付金往往要经过自下而上的报审和自上而下的批复过程才能兑现,一般需要10多天时间,出险职工对此意见很大。针对这种情况,他们根据职工互助保障理赔政策简明清晰的特点,建立理赔周转金,实行市县两级工会先期垫付赔付制,并规定若县区工会先期垫付赔付金标准与省职工互助保障办事处审核认定结果不一致时,差额部分资金由市总工会兜底解决,从而实现了出险职工当天现场兑现赔付金的目标。第三,建立县区工会理赔负责制,改进和发挥基层工会作用。为了在工会人少、事多、工作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提高职工互助保障的质量和水平,实现职工互助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建立了县区工会理赔负责制,充分调动基层工会工作能动性。即,授予县区工会理赔权限,划拨县区工会理赔周转金,由县区工会对出险职工的报案审核把关并确定理赔意见后,直接给出险职工兑现赔付金,随后再严格按照省总职工互助保障办事处理赔程序集中补办手续。第四,建立理赔温馨提示制,改进和提高职工互助保障服务职工的水平。职工互助保障由于单位统一参险的特点,一些职工往往参加了保险自己却并不知道或忘记。为此,市总着眼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建立了理赔温馨提示制度,明确要求各级工会要加强与当地社保经办部门联系和沟通,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随时掌握和更新加入职工互助保障职工的住院医疗情况,并通过提示卡、电话、短信等方式,温馨提示出院入险职工尽快办理理赔手续,变坐等职工上门理赔为主动开展服务。
2011年,市总工会在政府与工会第十二次联席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大力开展在职职工住院医疗互助保障工作增强职工抵御疾病风险能力的建议》,并得到市政府充分肯定,市政府以正式文件形式,下发了《关于开展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大力开展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积极解决保费来源问题。汉台区、镇巴县、宁强县、勉县、略阳县等工会,通过政府发文或工会与组织、人事、纪检等部门联合发文等形式,逐步将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的共同目标任务,群策群力推进职工互助保障工作深入开展,为全市“大保障”工作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汉中市总还针对职工互助保障业务放在工会领导机关,不利于方便职工、不利于工作宣传的问题,借鉴外地先进工作经验,将职工互助保障业务整合到各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设立服务窗口、固定专人办理、提供一站式服务,直接面向群众开展工作,真正让职工互助保险工作走出工会、走向社会、走进职工群众的工作和生活。目前,全市职工互助保障会员达11万多人、保费收入近200万元,与2008年相比分别增长7.2倍和21倍,基本实现了逐年倍增的目标,为职工构筑了一道抵御风险的牢固防线。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