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水投资集团西安风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里,拓明无疑是个“名人”,大家都知道他。来公司的五年多时间,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一个平平常常的一线工人,普普通通的农民工,在这块土地上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所付出的艰辛和奋斗。
拓明是公司结构分厂定子车间一名普通铆工。8月8日早上记者见到他时,他依然在轰鸣的车间里忙碌着,由于噪音较大,哪怕距离很近也必须大声讲话才能听见。拓明对此却说:“习惯了,很正常。”从2007年来到公司,地道的陕北人拓明早已将企业当成了自己的家,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踏踏实实工作,勤勤恳恳干活,做出了属于自己的成绩。
作为一名农民工,拓明比其他人更懂得自己工作来之不易,也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在他的时间观念里,没有节假日和昼夜之分,“只有活有没有干完,有没有干好。”他所在定子车间承担着整个车间全部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清整打磨。这项工作“苦、累、脏、险”特征齐全,时间进度、质量精度要求极高。在他的带领下,清整打磨班的工友们几年如一日按工序要求认真清理每一个定子,仔细检查质量缺陷,不辞辛劳修补问题产品,做到了每日规整入库的产品件件合格。2010年时公司订单剧增,任务量急剧增加,那段日子里,为了抢进度、赶时间,拓明和工友们一起加班加点,连轴转。“那时三天三夜没合眼,最终还是完成了任务。”
勤奋,是拓明最看重的品质。三年来,他每年加班时间约1400个小时,约合175个工作日,相当于三年干了五年的活。但他觉得仅有满腔的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也很重要,要与时俱进嘛。”他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地学习了《实用铆工读本》等专业书籍。由于学历不高,知识底子比较薄弱,所以书本上有很多东西刚开始学习时他不是很明白,就记下来带着问题同工友们交流,向公司里的工程师虚心请教,细思考、多揣摩,直到把问题弄清、把方法搞懂。本职工作之外,他勤动脑,对有缺陷的定子进行归类整理,分析缺陷原因,并及时将这些情况向公司技术部门和工会反映,使得车间的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现在他已经成了车间有名气的技术“权威”了,工友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习惯了请教他,都称他是不知疲倦的“工作狂”,现在拓明已经当上了清理打磨班的班长,对他“当官”,工友们都说:“俺们服气!” 本报记者 李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