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消息,辽宁抚顺市委宣传部2日证实,8月1日晚9时许,在辽宁新宾县永陵镇发生一起9死4伤的特大杀人案件。犯罪嫌疑人——年仅17岁的李某因为和女朋友发生了矛盾,在家人劝阻无效的情况下,从抚顺乘车到永陵镇,持刀杀死女友亲属两人之后逃跑,沿途又刺死6人,刺伤5人,其中一人抢救无效死亡,死亡人数上升到9人。
失恋是未婚青年常有的事,男女双方发生矛盾,应该“好聚好散”,客客气气分手,为什么会反目成仇?如果是对方的做法实在让人忍无可忍,就把仇恨发泄到对方身上,或许还有点“情有可原”,但无论如何,都不应该伤及生命,也不应该杀其亲属,更何况路人?由此可见,这个才17岁的李某当时确实已经“丧心病狂”了。
一个人走到“丧心病狂”这一步,肯定有多种原因,而其主因,却在教育(包括家庭、学校及社会)。当下的中国教育真的是“毁人不倦”,正如资中筠先生所说:“中国现在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传授的就是完全扼杀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极端功利主义。”典型的例子是某学校一次考试问学生“为谁而活着”,而老师公布的正确答案是“为自己而活着”。
人之所以为人,第一是有感情,有爱。这种感情,这种爱,是从动物性的感情与爱中发展起来的。一个人对异性的感情与爱,如果仅仅停留在动物的层次上,那就只会占有,不会付出,不会理解,不会宽容;只有上升到了人的层次,才会知道爱是需要付出、需要理解、需要宽容的。人之所以为人,第二是有理智,重道义,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人之所以为人,第三是有思想,不盲从,不让自己的思想成为他人的跑马场。作为首先要教人如何成人、如何做人的教育,必须在上述三个方面给受教育者以巨大的影响。可是现在,教育早已抛弃了高尚的爱情,高贵的友情,抛弃了理智与道义,抛弃了思想,只剩下了赤裸裸的“分数”、“金钱”与“自己”。教育原本是“该把学生教育成谦谦君子”的,但现在却把学生“教育成职场上的凶悍竞争者”,甚至教育成情场上凶悍的杀人者了。
“为自己而活着”的人,他们的人生哲学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他们认为,人活着就要享受,为了享受可以不择手段。如果自己能上天堂,哪怕把别人都打入地狱也在所不惜。他人的生命算得了什么?杀死一个人与踩死一只蚂蚁根本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人,性情如何不暴戾?
可悲的是,我们这个社会,“为自己而活着”的人却被主流社会推崇为“强者”,能替别人着想的人却被主流社会鄙视为“弱者”,“弱肉强食”成为整个社会通行的法则,结果是:凶悍成了凶悍者的通行证,悲悯成了悲悯者的墓志铭!
其实孩子的心与孩子的肉一样是柔软的。少年时代,如果能够不计功利地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心灵就会变得更加柔软,更加丰富,更加宽广。可是现在,有多少孩子曾经沉迷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不能自拔”?我相信,这个17岁的李某,肯定不曾有过被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动的经历。无论电视还是电子游戏,几乎满眼都是打打杀杀的场景;进了学校,除了没完没了的作业,就是无休无止的考试;进入社会,看到的又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场景:在如此肮脏、喧嚣的社会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怎么可能不长出一付“铁石心肠”!
□许国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