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8月14日,我省出台的《陕西省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规定》有望解决农民工“讨薪”难题。为了进一步解开农民工工资支付流程中的死穴,近日本报记者走访当事人、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推出系列报道《农民工工资支付调查系列报道》,希冀找到医治民工欠薪顽疾的良方。
今年年初,30多位农民工“组团”来到咸阳国际机场,他们既不是去旅行,也不是乘飞机回家,而是来向“老板”讨工资,这些农民工都来自陕西瑞龙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这些朴实的农民工拿着一条标有“欢迎张总回来给我们发工资”的横幅和一束鲜花在寒风中苦苦等待5个小时,对他们来说,这个“张总”就是他们目前唯一的“救命稻草”,然而,希望再次破灭。
“8万元也许对他们老板来说并不多,但对我们来说那都是辛苦钱啊。”来自杨凌的王师傅说。这些农民工常年在外打工,与家乡人相隔两地,每年就盼着过年的时候带点钱回去给家里置办点年货,尽尽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却没想到拿到自己原本应得的酬劳竟是件如此困难的事。
无独有偶,农民工欠薪时有发生。8月14日,昆明市金工匠劳务输出公司负责人、劳务包工头、农民工等30余人聚集在大理州大理市广厦公司门前讨要工程款,其中有13名5至14岁儿童帮助父母讨要工资,引起舆论广泛关注。农民工让孩子冲在讨薪一线,这是否可以理解为一种令人心痛的行为艺术,但这样做的效果很好,容易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进而让倍感压力的地方政府不得不高调处理农民工工资的拖欠问题。可以说,如今,农民工讨要欠薪的方式五花八门,越来越具有“个性化”,这种较为“另类”的手段似乎已经渐渐成为他们讨薪的一剂“良药”,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幸运。
近年来,在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虽然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得到一定的遏制,但仍时有发生,特别是每到年终岁首,问题尤为突出,清欠工作陷入“前清后欠、边清边欠”的怪圈……
时隔两个多月,马明秀仍常被丈夫倒在血泊中的噩梦惊醒,看着屋子内那些属于丈夫的遗物,眼泪总是忍不住流下来。
“到底做错了什么,我们只是想拿回属于自己的血汗钱,没偷没抢,为什么要赔上性命,这个家散了。”马明秀双手捂着脸痛哭起来,这个情绪失控的女人似乎在用这种方式向所有人诉说着自己内心的绝望。
5月18日,一个让马明秀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日子,自己和丈夫李秋章以及几名老乡前往宝鸡市高新区,向陕西聚成建筑劳务第九项目部项目经理耿正军讨要薪水,却亲眼目睹自己的丈夫被老板的车卷入车轮下,“当时脑浆都流出来啦!”回忆着当天发生的事情,马明秀的情绪几度崩溃。“他们欠我们6万多元,之前结算了2万多万元。听说是因为上面不给钱,我们也就拿不到工钱。”
据耿正军说,之所以拿不出钱来支付这群农民工工资,主要是因为甲方“宏方置业”不给钱,只给自己支付了80%的工程款,不够给农民工发钱。
然而一句“没钱”,岂能成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理由?上班拿薪,干活取酬,这原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今却成了高成本、高风险的社会难题。处理不好,钱拿不回来,连命也丢了。一个农民工讨薪难,受影响的绝不止他一人。他的妻小、他的父母,会因他干活拿不到工钱而受影响。也就是说,一位农民工拿不到工钱,就有可能影响到“一群人”。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