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强化执法力度 根治欠薪顽疾

2023年09月16日

(上接一版)

“由于农民工自身法律意识淡薄,不少农民工朋友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或者在建筑工程经过层层分包之后,劳动者不知道承包方是谁,导致在打官司的过程中缺乏有力证据,丧失主动权。”孙蓉提醒农民工,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与用工方签订劳动合同并清楚条款内容。“工作站成立5年时间,我还从未见过一份用工单位与农民工签订的完整的劳动合同。”

提起为农民工法律援助取证难,周玮的感受更为深切。他分析其中缘由,主要还是因为农民工在雇佣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他说,按照目前的法律,如果农民工遭遇欠薪等维权案件,要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举证还要靠农民工自己。但实际情形却是,许多用人单位、尤其是那些小作坊、小企业、小工地都不愿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同时,许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农民工最初也比较容易忽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一事,等到发生劳动关系纠纷时,才又回过头来费尽精力去查找各种维权证据。

“为帮农民工赢得劳动关系争议官司,包括工资表、饭票、考勤记录我们都不放过!”工作站律师周玮告诉记者,今年他们接手一个涉及农民工劳动关系的争议案子,业主咬定这个农民工不是其单位员工,口气很硬地不愿做出赔偿,办案律师最后从企业出勤表上查到了那位农民工的名字,才迫使那家企业乖乖地做出了赔偿。周玮说,他们在为农民工维权官司中取证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实际上要比用工方代理人举证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

如何解决法律援助农民工的“取证难”?在周玮看来,一是须加强政府部门对用人单位的依法监管,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必须重罚严处;二是应在“取证”上进行相应的司法改革,按照农民工工作和生存的现实状况和特点,凡有“痕迹”的东西都应作为维护其合法权益的“证据”。

“没有‘顽疾’是不可治理、不可改变的。根治‘欠薪’,就要加大执法力度。用法律来惩罚欠薪的人,就是要让欠薪问题成为过去时。”周玮说。

一直以来,农民工欠薪问题都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这一痼疾的根除,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工的切身利益,还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8月13日,在陕西省省长赵正永主持召开的第14次省政府常务会议上,《陕西省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规定》被审议并通过。制定出台陕西省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规定,把实际工作经验上升为制度,对于落实国家有关政策,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和有关方面会以规定颁布为契机,依法规范用工和工资支付行为,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杜绝损害农民工利益特别是拖欠和克扣工资现象的发生。《规定》的出台对于农民工朋友,可谓是一场迟来的“及时雨”。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讨要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辛苦钱不再成为农民工兄弟们心中永远的“痛”。

本报记者 杨琳 鄢山宇

上篇:坚定信心 科学应对 确保增长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2/8/20120823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2-08/23/16193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