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铜川老区往北而行,是金锁关地势险峻的一片原始密林,山梁上矗立着数十个高耸入云的铁塔。流火的盛夏,云端的铁塔,这就是铜川供电局带电一班的工作环境。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职工们在完成既定巡线任务的同时,还要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其艰难可想而知。他们头顶骄阳,脚下湿滑,一天、两天……烈日炙烤着百米高空中的带电员工,汗水湿透了工作服,口舌干燥,可他们全神贯注地分析排查,不放过一个可疑点。就这样,他们延续着15年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的奇迹,是当之无愧的全国“模范职工小家”。
每一次工作都有着天大的安全职责,班长陈炳勤也总是不厌其烦地叮嘱员工:“带电作业的高危性,要求我们必须严格坚守现场标准化作业,必须细、准、快,安全才有保证。陈全利负责17号至22号基塔,高水利负责23号至28号基塔……”尽管这些工作流程耳熟能详,可一进入工作现场,大家伙儿总是自觉地站成队列,在工区安全专员监督下,认真聆听工作负责人宣读工作票、监督卡,交待安全技术措施和注意事项。在接受了现场提问、明晰了工作细则后,每个人都在监督卡上签名记录,然后投入工作。
2008年12月17日,在龙钢Ⅰ线路搭接三相引流时,在未安全验电的情况下,青工杨栋未系安全带,与导线距离过近,并且在高空中多次换位,违反了《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班长和工作负责人当场给予纠正。事后班组盯死不放,连续召开4次班组会,“家”人逐一帮助,杨栋自我检讨,并被停工一周,予以500元的罚款,班组安全第一责任人连带处罚100元。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是带电一班生产作业的标准,也是最严苛的“家规”。像这样的处罚,严苛到作业中掉落一颗螺丝帽,甚至地面接手机、外出工作不小心崴伤了脚、夏季不带足饮水、非现场人员进入现场围栏内等,共计58项要被扣分。
为了根除违章顽疾,确保安全生产,除了几十项严格的规章制度外,这个“家”在安全生产上还有很多人性化的办法,譬如《作业现场人身安全连锁互保措施》的创新,一人操作一人监护,使每个作业人员在现场都能够多听到一句温馨的提醒:“注意点”、“慢着点”,体现“真情关爱,互保安全”;今年推出的短信提醒金点子,每遇大中型生产检修,提前一天向家人及本人发短信提醒:“明日工作繁重,为了家人平安,请您及时督促他按时休息,确保精神饱满,安安全全完成任务”;在全班开展“我为安全献计策”大讨论,倡导写安全生产心得。青工李鹏写道:“要坚决克服进入现场不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带等习惯性违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他们还通过班组园地开辟“全家福”专栏,把亲情教育与安全生产相结合,时时刻刻提醒大家把安全放在心上,刻在脑中。
“时刻保证安全作业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更是为了用户利益,是我们至高无上的命令。当有人没能打开床头温暖的灯光时,我们一定在路上、在密林中,保电、抢修。”陈炳勤坚毅的神情让人不容置疑。带电一班的成员,多半都是复员军人。军人钢铁般的素质,也铸就了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品格。如今,他们已经是铜川电网的一张王牌主力,在“急、难、险、重”任务中,他们始终冲锋在前面。15年的零事故,在他们身上继续延续着这一奇迹。 本报记者 岳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