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说,八月的塞上天高云淡,气候凉爽宜人,但在8月23日上午11点的神木县店塔镇陈家沟岔省道301和204的交汇处,却是另一番景致。
“雾气”笼罩下,一辆辆载重40多吨的拉煤车呼啸而过,柏油马路也在微微地颤抖。路人行至此,迎面而来的不只是呛人的灰尘,还有阵阵的热浪,马路边的物流中心更是热闹非凡,汽笛声、买卖人的吆喝声构成了这一交通要道的“别样景观”。
热闹归热闹,但此行的目标却被记者一眼认出,就是马路什字口那几点移动的桔黄色。
“请问,哪位是高长厚。”记者询问几位身着桔黄色工装正在忙碌的养路工人。
“我就是。”一位身材不高、皮肤黝黑、略显腼腆,操着一口陕北口音的中年汉子走了过来,他一边摘掉已发白褪色的帽子,一边擦拭着额头上的汗水。
记者抱歉地说道:“来的真不是时候,你先忙,高主任。”
“呵呵呵,什么主任,按以前的叫法就是班长,我就是普通的养路工。你先四周看看,这点活干完再聊。”老高带着一丝羞涩地说。
高班长一走,两名正在休息的同事走了过来。“我是卡车司机连刚耀,他是装载司机刘厚军。要说班长这人,真是没得说,一个字——好。刚铺的沥青路面一百多度的温度,别人都怕烫脚,高班长带头进去作业,你说我们能不跟着他好好干么!”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如数家珍般地介绍起了他们的老大哥和好班长。
在等待了一个多小时后,高长厚摘掉了帽子拍打着身上的灰尘,来到了跟前。“不好意思,手头的活总得先干完。这里太嘈杂,说话要喊着说,等你采访完估计嗓子都要哑掉。走,去我宿舍聊。”
坐上作业车,沿204省道驱车十几分钟,便来到了养护中心的办公场所。一进院子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块菜地。高长厚指着菜地说:“神木这地方消费高,自己种些菜,不但省了买菜钱,还能吃上纯绿色食品,一举两得。”
进到宿舍,一搭眼就将所有摆设尽收眼底。床、沙发、茶几、书柜和写字台。见床头有本书,便随手拿起来,是本《公路养护工》,看来高班长还是学习型职工呢。
(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