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聊一会,不拘束了,老高便打开了话匣子:
47岁的高长厚生于神木县孙家岔镇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困,很早便下地干繁重的农活,之后他光荣地参了军。也许正是青年时代的磨练,才有了他今日的成就。
公路养护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清路障、保路洁、修路肩、灌裂缝、补坑槽、清边沟,23年来不管什么工作老高始终任劳任怨,越是脏活、累活,他越是抢着干。每次工作收尾时,车斗子倒不干净,同事们都急着回家,谁也不愿干,总是老高站出来,拿工具把剩下的料捣出来,这一干就是将近一个小时,当别的职工已回家端上热乎的晚饭时,老高才拖着疲惫的身子,伴着星星月亮回到宿舍,有时太累了,连饭也不吃,倒头就睡。
2007年,段上任命他为养护中心主任,负责西到大保当、北到内蒙古、东到府谷、南到神木县160余公里的路面养护工作。由于所养护路段拉煤车多,路面坑坑洼洼,必须经常性修补,才能保证车辆通过。他动脑子,想办法,用制度规范道班工人的行为,职工的思想稳定了,心也就更齐了,多年来,老高班组所养护的路面,好路率保持在80%以上。
采访结束时,谈到了老高的儿子,他来了精神,“儿子在渭南师范上学,等他毕业了娶妻生子,退休后的我呀!也要好好享受一下儿孙福……”
本报记者 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