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韩城市总工会联合该市人社局、司法局、法院在韩城市职工服务中心成立了维护职工权益“三站一庭”,在一个工作平台上,集成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劳动保障监察服务站”、“劳动仲裁服务站”和“维护职工权益合议庭”等多种服务,专职解决职工维权问题。从法律咨询宣传、劳动监察、仲裁、调解和审理等环节现场综合办公,实现了工会维权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了职工诉求绿色通道。打响了渭南市总工会创新维权模式的第一炮。
一个未结讨薪案引发的思索
2011年11月15日,渭南市总工会困难职工援助中心接待了3位反映工程款拖欠问题的四川籍农民工。曾治能等3人反映的庆阳建安总公司天骄湖项目部拖欠工程款问题。调查中发现,这是一个情节清晰简单的案件,但在处理过程时,却因为关键责任人的突然“失踪”,这让本已明晰的案件悬而未果。“工会就该是为职工解决难题的地方,必须给职工一个说法。”这一事件,让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王荣举下定决心探索维权便捷模式。维权成本高、周期长、程序繁琐是目前职工普遍反映的问题。一起维权案件,当事人往往需要先去找工会,工会再设法协调劳动人事部门,如果需要诉诸法律,再协调司法、法院等部门参与,每个单位和部门都要走一遍,维权者在奔波于不同单位的过程中,精力和时间就这样大量消耗掉了。
能不能对职工维权也设立一个类似政务大厅,一站式处理职工维权问题?渭南市总工会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模式。
2011年12月21日,在王荣举不大的办公室里,市人民法院、人社局、司法局主要负责人围坐一起,召开了一场“圆桌会议”。针对渭南市劳动争议案件频发,劳动者维权难的现状,寻找突破口。会议一致通过,由市总工会牵头,联合市人民法院、人社局、司法局联合发文,建立职工法律维权联动协调机制,即“三站一庭”。由该市法院提供2名法官,市人社局提供2名劳动争议仲裁员,市司法局提供2名律师,办公地点就在市总工会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办公经费由市总工会承担。
随后,渭南市总工会大力创新维权工作机制,在全市工会推行职工维权“三站一庭”。截至目前,各县(市、区)工会普遍设立了职工权益维护领导小组,有10个县(市、区)工会依托困难职工援助中心设立了职工维权“三站一庭”,初步形成了党政支持,以工会为平台,政府相关部门参与,调、裁、审相结合的社会化维权工作新模式,有效地维护了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示范带动,各县加速人员场地资金到位
今年7月初,渭南市总工会印发《关于推广韩城市工会维护职工权益“三站一庭”的意见》,各县工会及时向同级党委、政府主管领导汇报,得到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各县工会在充分学习韩城的宝贵经验基础上,还因地制宜有所创新,更好的服务群众。
三排桌子在近百平米的大厅里简单的划分出三个区域,左侧为劳动争议合议庭,整齐的陈列着原告、被告、审判员、书记员、审判长等席位。中间为劳动争议仲裁站,右侧为劳动保障监察站及法律援助站。墙上悬挂的《劳动仲裁服务站工作流程》、《“三站一庭“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机构》等工作简介分外醒目。这是设在大荔县总工会困难职工援助中心的“三站一庭”工作站的标准模式。
蒲城县工会将“三站一庭”办公场地设在县大剧院内,集困难职工帮扶、维权、培训、文化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合阳县总工会投入200万元,对援助中心、俱乐部进行了装修改造,设立了“三站一庭”。华阴市、白水县工会在城区繁华路段租赁80平方米以上的门面房,作为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及“三站一庭”场地。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