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桂清·
初秋的清晨从太原赶往平遥,汽车在无数的涵洞中穿过,青山渐远,广袤的平原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我们。一个多小时后透过车窗便看到了古色古香的平遥城墙,远远望去,斜阳正酣,高大的城墙肃默着,在现实与古朴的时光中交错,让人不禁陡生神秘与敬畏。
平遥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782年),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前221年中国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一直是作为“县治”的所在地,延续至今。现存的寺庙建筑群、县衙署、市楼均是明清建筑,民居及商业街道基本上建于17到19世纪,历经多年沧桑,是我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县城。
我们游览的第一站是县衙。平遥在19世纪初号称“小北京”,相当于当时山西的经济、文化中心。“别处知县官位七品,平遥最高的一位知县位居四品”,如此“高配”足见当时平遥在山西、在全国的特殊地位。随着导游的话语我们绕过“平遥县署”牌楼,一个宽约50米,长约百米的大院落呈现在眼前,正面是气度威严的大堂,有意思的是,大堂牌匾上写的不是“明镜高悬”,而是“亲民堂”,民字上多写了一点,寓意“亲民多一点”。再往里走,就是县太爷上楼下窑的山西标准规格的内宅,内宅旁的小院是后花园,亭台楼阁,杨柳依依,这里是县衙中唯一种植树木的地方。
出了县衙走过县城的中轴线南大街,便来到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保存完整的平遥城隍庙。平遥城隍庙与别处城隍庙有所不同,是城隍庙、财神庙、灶君庙三庙合一。城隍庙城前后四进院落,属中国道教庙宇殿堂的典型建筑,建筑形式上比较有特色,门外的牌坊、戏楼、献殿、正殿、寝宫,以及两边的灶君庙、财神庙层层叠进,又各不相同。不难想象,以往岁月每逢集市,这里会是何等的热闹。
县衙、城隍庙反映的是平遥政治、文化生活的一面,而我们随后来到的西大街38号的“日升昌”票号,则是昔日平遥经济活动的“龙头”企业。“日升昌”始创于清代,是我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一家经营汇兑业务的票号,开辟了中国金融业的新纪元。
走出“日升昌”,穿行平遥街道,两侧满目的明清建筑,远远望去有种时光逆转的感觉。“现在平遥正在实行新规划,城里部分新式建筑设施将全部按明清风格改造修缮,城里部分居民将陆续迁居城外,留在城里经商的居民营业时要统一着古装。几年后,前来游览观光的游客也要先在城门口更换古装、用钞票兑换散碎银两后,方可进城感受‘穿越’古今的意蕴”。临别古城前,身着碎花对襟古装导游的一席话,使得我们对平遥古城还想再续前缘。
(王石凹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