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一个农民工的成长故事

2023年09月15日

每年的高考,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1992年高考失利,曾经对未来充满憧憬、志从高远的王万利,陷入了无边的失落和消沉中,那些日子他整天躲在家里,不愿见人,不想说话。看着在黄土地上整日劳作、双鬓渐白的双亲,他怎么也不忍心选择复读。拖着疲惫的身心,怀着对未来的茫然,王万利毅然离开了家乡,决心打工创业分担家庭的重担。

迎接他的是一段艰难的日子,从西安到深圳,从物流搬运到建筑工地,再到机器轰鸣的车间……在繁杂忙乱、跌跌碰碰的打工生活中,王万利的心里总有一丝烦躁与压抑,挥之不去…

1993年,电气化公司招聘农民合同工,补充一线施工力量,经人介绍,王万利来到电气化公司。因为基础知识扎实,他顺利通过了文化课考试,并选择了铁路信号作为自己的专业。三个月的实作培训,他觉得紧张但很充实,他很庆幸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

培训结束后,王万利到有生以来的第一个项目——电气化公司兰新复线项目,从事信号施工。当时兰新复线集团公司管区信号工程共有7个车站,289组道岔。尽管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到了工地王万利才真正感到书本知识和现实工作之间的差距。钢轨打眼、配线绑扎、端子焊接……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第一次在钢轨上打眼,他费了半天的劲儿,电钻也只在钢轨上留下几个白点。后来他留了个心眼,每次上工地都带上一个笔记本,遇到操作要点、技术难点,他都认真做好记录,收工后再仔细研究,不懂就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兰新线锻炼了我”,回忆在兰新的日子,王万利就会想起和师傅们一起安装道岔、箱盒配线、安装信号机的情景。通过兰新线的锻炼,他的技术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信号是指挥火车的命令,火车要按照信号灯的指示行驶,有人曾把信号比喻为铁路的“眼睛”,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铁路信号施工有严格的规范、标准和要求。王万利的口袋里经常装着一本施工规范,一有空闲他就拿出来学习,直到烂熟于心。信号灯一闪一亮,虽然红、黄、绿灯转换只有一瞬,关乎行车安全却天长地久。保证列车按照信号灯的指示安全行驶,中间还有大量复杂的工程要做,远非人们想象的一闪一亮那样一蹴而就。“必须用心去做,不能马虎大意出现差错”,在工作中,王万利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农民工而松懈,他时常这样告诫自己。工作认真、细致、扎实,他的这一特点在信号队是出名的,他的室内配线、焊接工艺、基础预制经常被队上作为样板学习。

“能吃苦、肯钻研”,原信号队队长甘立跃这样称赞他。浙赣线电气化改造工程中,为满足提速需要,首次使用液压ZYJ7-A型五机牵引可动心轨转辙机,为保证道岔转换不出故障,王万利认真研究道岔安装流程,详细了解道岔油压,机械特性及参数,仔细检查螺栓是否松动,旷量是否超标以及滚轮在动作板上是否能做正常的滚动都做了细致入微的记录,为日后电务段维修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交工后,南昌电务段特别邀请他帮助维护,他认真负责的精神和出色的业务能力赢得了电务段的一致好评,获得了浙赣线电气化提速改造工程“先进个人”称号,还被评为中国铁建股份公司农民工劳动模范。

在大包线,他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爬上11米高的杆上安装信号灯;在安哥拉,顶着非洲大地40度的高温焊接信号支架;在桑根达来,连续三个晚上吃住在车站,进行联锁试验,调试开通……“他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爱好,眼里只有工作”,“参加工作十几年如一日,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论在哪个项目,他都是领导最放心的人”,工友们说:“用心做事,是他的人生信条。”

2007年8月1日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由于工作业绩突出,王万利被电气化公司聘为合同制工人。那天晚上,因为高兴,他平生第一次喝醉了。他感到眼前豁然开朗,仿佛无数盏信号灯正在照亮他光明的前途。“我要感谢公司领导、同事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没有电气化公司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感恩的心情写在他的脸上。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分一套房子,把妻子和孩子接到城里,让他们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王万利的眼里充满期许。

(白小波)

上篇:没有了
下篇:柔肩担重任快乐写人生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2-09/12/13556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