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忙完了手头的工作,尚晨看看手表,时间显示4点30分。她整理好桌上的文件,倒了茶杯,关上电脑,拿起桌角下的羽毛球包,向公司对面的运动中心走去。还没到下班时间,她就这样光明正大“翘班”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为了缓解职工工作压力,保障职工身心健康,陕西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提出了要把职工体育、娱乐活动当日常工作安排的要求。占用工作时间去运动,不会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吗?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走进了陕西一建。
近年来,伴随着陕西一建发展速度加快,经济规模不断扩张,管理人员的工作节奏也在日益加快。在2008年的职工体检中,公司党委发现职工“三高”问题十分突出,高血压、高血脂、高粘血症患者的比例,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还多。“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目的就在于提升公司管理者的身体素质,减少身体亚健康人数,保证公司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公司董事长李忠坤告诉记者。
就这样,公司积极探索开展文体活动的新方法、新途径,制定了一系列加强职工体育锻炼的方案。从中层管理人员入手,为他们办理健身卡,每天下午4:30到6:30的两个小时,在运动中心开通陕西一建职工专场,羽毛球、乒乓球、舞蹈、瑜伽等等,公司鼓励大家“翘班”去运动。2011年初,公司下发了《全司管理者文体活动管理办法》和《关于建立管理者体育锻炼档案的通知》,对公司中层以上领导人员体育锻炼做出规定:每周至少参加体育锻炼一次,由工会负责监督考核,并在3月底前建立了健身运动档案,作为参加文体活动的考核奖罚依据。
“工作太忙,哪有时间运动?”“运动而已,干嘛搞这么认真!”管理办法刚开始推行,遭遇到了不少质疑声。为了把好政策落到实处,公司党委决定增加一点小小的惩罚措施,训练未达标者,缺勤一次便要捐出100元钱,用于购买运动器材。同时,定期聘请专家教授进行健康专题讲座,转变大家的健康观念。慢慢的,参与运动的人数多了起来,不少人都发现,体能更好了,工作效率越来越高,连心情都跟着“亮”了起来。
新政策在管理层中带来的收效,让公司坚定了信心。为了使健身活动能在全体职工中普及,公司特别组建了乒乓球、羽毛球、舞蹈、声乐等个人文体活动兴趣小组,同分公司一起组织开展活动。针对其中最受职工欢迎的声乐组,公司集中各单位声乐兴趣小组,每月举办两期业余声乐学习培训,组织机关部室以各支部为单位编组,确保每人每两周参加一次卡拉OK活动,并将此列入部室年度工作考核目标。为保证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近两年公司招收体育专业毕业生6人,音乐舞蹈专业毕业生2人,除留公司工会1人外,都分配到基层;公司修建了卡拉OK多功厅,基层各单位都建立了健身场馆,为文体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人力和物质保证。
近期,四分司、七分司、安装分公司还同业主、监理、劳务队及项目所在地居民,利用工程开工、封顶、竣工组织进行文艺演出。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开展,不仅提升了企业文化内涵,更增强了职工的向心力和企业的凝聚力。
本报记者 刘楠 实习生 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