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总工会在开展“双千双万”活动中
注重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
本报讯 西安市总工会在开展“双千双万”活动中,各级工会干部按照市总“重心下移问题矛盾在基层解决,工作下沉重点目标在基层落实,干部下访民生民情在基层了解,财力下投工会经费向基层倾斜,平台下建服务职工向基层延伸”的要求,抓住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深入基层,面对面沟通,心贴心地服务职工群众,在活动中帮助解决职工工作生活中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难题,赢得了职工群众的广泛赞誉。
今年1月9日,在全总召开“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会议的第二天,西安市总工会立即向全体干部传达了会议精神,并根据省总的统一部署,将活动主题确定为“派千名干部、进千家企业、访万户家庭、帮万名职工”。市总成立了由班子成员带队、由机关108名干部组成9个工作组,走出机关接地气,放下架子到基层,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增进与职工群众的深厚感情。通过走访调研,他们发现职工关心和反映的问题主要有“四怕四期盼”,即:怕生病、怕子女就业、怕物价高、怕下岗失业,盼工资涨一点、盼医保层次高一点、盼物价降一些、盼培训平台多一些。而企业反映问题主要有生产经营困难、税收重、招工难等。
针对职工和企业反映的问题,西安市各级工会组织突出重点,创新工作方式,确保问题有效解决。新城区总工会在下基层中做到“五见五问”,即:见管理人员、见一线职工、见困难职工、见新生代农民工、见工会干部,问企业经营、问职工收入、问职工需求、问工会作用发挥、问工作经验特征;同时还要做到“五帮五送”,即:帮助建立平等协商平台、帮助开展劳动竞赛、帮助困难职工渡过难关、帮助化解消除劳动纠纷、帮助组织文体活动,送温暖、送健康、送岗位、送法律、送文化。雁塔区总工会开展了“进企业班组、访职工家庭、知职工思想、解职工困难”主题活动,并率先诠释开展“双亮”工程。碑林区总工会对确定的120名特困职工,以每人每季发放320元爱心购物卡的方式实施定期帮助。未央区总工会搭建了优秀企业与困难职工子女就业的通道,阎良区总工会对一些有创业愿望的困难职工实施项目援助,蓝田县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发挥了工会协调、援助的作用……截至目前,西安市基层企业和职工反映问题1808件,在活动中已解决981件。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市总进行了归纳分类,及时向党政反映,并积极协助政府予以解决。对职工子女入学、入托难,工资、奖金、补贴等符合政策规定的,协调政府有关部门争取早日解决;对解决困难职工住房保障、在渭北工业区建设中规划工人文化宫等问题,市总还将提请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予以解决。
截至目前,西安市“双千双万”活动参与的工会干部2421人,走访企业4657家,召开座谈会1617次,发放调查问卷24302份,入户访谈11288人次,慰问职工32983人,赢得了基层单位和广大职工的真心欢迎。随着活动的深入,西安市总工会将在建立服务职工长效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会干部联系点、职工接待日、职工维权热线等制度,使深入基层、服务职工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图为在“双千双万”活动中,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史南征到蓝田县蓝关镇雷家湾村看望留守儿童雷珊及家人,并发放了慰问金和学习用品。 本报记者 阎冬
真帮实扶 彰显作为
汉中市“四个万”活动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本报讯 今年以来,汉中市总工会坚持把“四个万”活动作为全年工作主线,以服务职工创争优为主题,以“五送”活动为载体,强化三个保障、抓住四个关键、坚持五个结合,圆满完成了“四个万”活动阶段性任务,有力推动了工会工作上台阶。
在活动中,汉中市总工会强化组织、机制、人员和经费等“三个保障”,成立了由市总工会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各级工会共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182个,3279名工会干部走访企业1549家、困难职工家庭2247户。市总将“四个万”活动纳入各级工会目标考核内容,开展了以送政策、送法律、送保障、送清凉、送助学为主要内容的“五送”活动,拉近了下基层工会干部与职工群众的距离。同时在人员、车辆、经费安排上优先考虑,确保每个工会机关干部都能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市总从本级工会帮扶资金中挤出100万元,专项用于扶持各县区工会开展“四个万”活动。
为促进企业与职工反映问题和困难的及时解决,汉中市各级工会首先抓住调查研究这个关键,找准解决问题和困难的着力点。全市各级工会共召开职工座谈会396次,访谈职工2531人,发放职工问卷调查表6978份,收集到企业和职工利益诉求386条。其次,抓住争取党政重视支持这个关键,形成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合力。镇巴县党政主要领导在参与工会“四个万”活动后,加深了对工会工作了解,并做出了支持工会工作的三个决定:一是将工会工作纳入全县各级综合目标考核内容;二是把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三是以县委名义下发了《关于加强工会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第三,抓住帮扶困难企业与职工这个关键,增强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实效。在活动中各级工会坚持把帮扶困难企业和职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共走访慰问困难职工5261人,发放慰问金25.34万元,仅市县两级工会为3212名特困职工免费办理了30多万元的住院和大病互助保险。南郑县总坚持一个星期驻村开展救灾工作,并为联系点小南海镇募集捐款24万元。市总筹集10万元帮扶资金,对南郑水利系统困难职工进行了救助。第四,抓住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这个关键,提高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水平。仅市县两级工会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67起,并妥善解决123起。
汉中各级工会还坚持把“四个万”活动与工会各项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同步推进。目前,共建工会1097家,新发展会员13939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01%和139%;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并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995份,覆盖企业3027个,覆盖职工166925人,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达79.3%,完成全年任务的106%。加快推进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连续四年实现了保费倍增目标,使互助会员达8.3万人,保费收入达152万元;加快推进工会帮扶机制建设,共有1325个企事业单位开展了“送清凉”活动,慰问高温作业职工3.4万多人,发放慰问金、防暑降温物品合计近100万元;为1001名今年考上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120多万元。 本报记者 阎冬
以人为本 着力提升员工幸福指数
——西饮公司工会开展“双千双万”活动实招频频
前不久,西安饮食股份公司工会拿出一万元奖励了下属五家企业的员工食堂。这五家优秀员工食堂是在工会组织下由员工评选出来的。
今年6月,该公司工会以保障员工吃得饱、吃得好、吃得科学健康有营养为目标,重点围绕员工食堂设施、厨师健康认证、员工就餐补助、每周菜品安排、餐后水果供应等,在各分、子公司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员工食堂检查评比活动,通过检查评比各个员工食堂的饭菜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受到了员工的普遍好评。
开展员工食堂评比活动,是该公司工会在开展“双千双万”活动中,为员工办的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今年以来,按照省总“四个万”活动和西安市总“双千双万”活动的要求,该公司工会以实现员工快乐工作为目标,坚持深入基层,服务员工,为员工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着力提升员工幸福指数,赢得了公司党政和职工的广泛认可,有力地促进了公司科学、持续、和谐发展。
在“转作风、解难题、惠民生”主题教育活动中,公司工会与党委一起,在企业内部深入开展了以“每周到联系点进行一次工作督导、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总经理恳谈会、每月参加一次联系点总经理办公会、每月与联系点干部职工开展一次谈心活动、每月赴联系点参加一次生活体验”为内容的“五个一”领导干部联系点月督制活动。公司各级工会干部立即深入一线岗位,与员工同吃同劳动,面对面了解他们的所想所愿。4月,公司工会开展了员工合理化建议活动,共收到3192名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1390条,经研究采纳644条,并对合理化建议活动表现突出的123名员工进行了奖励。公司工会根据排查梳理问题的难易程度,把问题的解决时限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档次,对梳理出的57条问题,制定了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整改提升办法。
根据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再联系市总开展的“双千双万”活动内容,该公司工会紧贴员工生活,紧扣五项具体工作,从切实关心员工生活做起,实招频频,坚持为员工办实事、做好事。一是以工资集体协商为契机,保障员工工资正常增长。在2011年工资集体协商的基础上,经公司行政、工会、职工代表三方协商,使公司全体员工工资收入在去年增长15%基础上今年再增长15%。二是贴近员工生活,改善员工福利生活待遇。公司工会坚持每年开展对各分、子公司员工工作环境、员工食堂、宿舍、更衣室、沐浴室、阅览室等福利设施检查评比工作,大力改善员工工作生活环境。三是关心员工健康,缓解员工看病贵难题。公司工会不仅为全体员工购买了职工互助保险,更是在去年用8万元工会经费为1367名农民工办理了职工医疗互助保险的基础上,再出资4.85万元,为公司809名骨干员工每人赠送了一份60元职工医疗互助保险,以缓解员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四是关心员工精神文化生活。在每年为员工订阅一些喜闻乐见的报刊杂志的基础上,以青工联谊中心为载体,组织80名青工代表参观游览秦岭野生动物园等活动。五是关心员工劳动权益,适时开展送清凉活动。
公司工会还组织了50名生产经营一线女管理、技术骨干参观游览了秦岭野生动物园。对劳模看病医保外部分由公司内部消化,劳模医药费100%报销的规定得到落实。通过评选优秀农民工,让农民工骨干赴外地疗养、出国观光等留人留心。这一系列的关爱活动和具体措施的落实,不仅使企业的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员工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也使“双千双万”活动取得丰硕的成果。
本报记者 阎冬
延安市总
以“四千”活动力促重点工作取得突破
本报讯 在开展“派千名干部、进千家企业、访千户家庭、帮千名职工”活动中,延安市总工会以“四千”活动为统领,全力推进“两个普遍”、“双亮”工作等重点工作的落实,提升了工会工作整体水平。
为了确保活动扎实开展,延安市总将“四千”活动贯穿于全年工会工作之中,并将活动列入各级工会年度目标的考核中。几个月来,全市工会系统的1055名干部,深入到1082企业走访调研,慰问困难职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划片包抓格局。在活动中,市总工会始终把“职工群众的满意度、地方党委和政府以及企业的认可度”作为衡量活动是否取得成效的主要依据。市总成立了5个工作组,对全市13个县区和92个市直企业进行督促检查,促进了活动的有效开展。截至目前,全市工会干部共走访1082家企业,召开党政工座谈会825次,召开职工座谈会865次,入户慰问困难职工1560名,发放慰问品、慰问金40.56万元,帮助746名困难职工达成用工协议,活动实效显著。
在活动中,延安市各级工会开展“四千”活动与促进全年重点工作的完成、促进解决工会自身难题等结合起来,使重点工作在多个方面取得突破。为推进帮扶维权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今年延安市各级工会加快了困难职工援助中心标准化的进程。而除了延川县外,13个县区中就有12个县区的援助中心的机构和编制没有落实。在走访调研中,各县区总工会和基层工会干部对此反映强烈。经过研究,市总将此问题作为主要议题提交8月13日市总工会与市政府召开的联席会议讨论研究。随后,由市政府出台文件,在县区设立科级建制的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属事业性质,编制2人),并将困难职工援助中心配套专项资金列入市、县财政预算。这个困扰基层工会多年的老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激发了基层工会的工作热情。各县区援助中心纷纷开通了“职工维权热线”,确保24小时畅通,目前已接待来访230余次、来电360条,与政府协调解决问题达95%以上。
“双亮”工作是今年全总推出的重点关注之一。延安市总以“四千”活动为契机,把重点放在基层,理清思路,加大指导和服务,着力提高建会质量,力争做到组建一个、规范一个,并达到“工会亮牌子、亮实事、亮品牌,工会主席达到亮身份、亮职称、亮作为”的工作要求,确保今年内开展“双亮”活动的非公企业覆盖面达到85%以上。与此同时,他们全力推进“两个普遍”工作,目前,全市已建工会组织5070个,较去年新成立502个,新发展会员5324名,会员达到34.5万名。
本报记者 阎冬
编后语
今天,《心贴心与职工交友实打实为企业服务》专题报道暂告一段落。省总“四个万”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各级工会组织不仅密切了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提高了工会干部解决问题的执行力。不但探索出了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新模式,同时创新了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新方式,使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本报《万人下基层真情暖职工》系列报道仍将继续,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