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如此高的不适应率,仅是北大的新生吗?肯定不是,推而广之,还有别的一些大学的新生,还有那些也要接受军训的高中部新生们。这并非是笔者胡乱推测,早在2008年,教育部体育卫生司司长杨贵仁就出示过一组数据:近20年来,学生的肥胖率迅速增加;眼睛近视的比例,高中生为76%,大学生为83%;在肺活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爆发力等方面体能素质持续下降……学生们的这般体质,“不堪一训”何怪有之?
一面是中国的竞技体育在世界赛场上不断斩金夺银,一面是学生的体能素质持续下降,“振奋”与“不堪一训”的鲜明对比,不能说与体育体制没有关联,但最根本在于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的绑架下,在很多中学里体育成了“跛腿”,早操没了,应有的体育课被取代,甚至有些学校体育设施、体育器材也渐渐消失,仅有的只是一个课间操。而学生们呢,离开课本就是作业本,学生们正在我们的“工程师”手下被组装成一台台“考试机器”。
前体操冠军李宁在接受采访时称,体育的教化功能在中国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这在学校体育体现得更明显,“我们的学校体育可以用‘失败’来形容,一方面是场地少,很少有学校能给学生留出足够的锻炼空间;其次,学生的大量时间被用在应试教育上,仅靠课间操是不行的,况且课间操也不是体育。”这是一个体育人眼下的学校体育现状,这是批判,更是焦虑。
少年强则国强,壮年壮则国壮。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没有强健的体魄如何挑起未来的大梁?“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是我们祖先孟子的谆谆教诲,毛泽东在少年时就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起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洛克也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重温这些名人名言,再看看当下大学新生的“不堪一训”,就不得不让我们深刻反思,把学生体质情况纳入教育评估体系势在必行。
(张绪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