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三台电脑,三部电话,外加一部触摸屏电话,一天24小时有人值班,每根神经都得绷紧了,遇到大的节假日眼睛都不敢乱眨一下。走进西北电网有限公司调度中心,键盘敲击声和电话声交织在一起。“你好,我是小褚,这里是西北电网调度中心……”没等调度长褚云龙说完,另一部电话响了起来,来不及喘口气,他一把抓起电话,说了几句挂掉电话,就大步流星冲了出去……
自从2005年加入西北电网有限公司调度科,褚云龙就习惯了这样的工作状态。今年三十出头的他,高高的个子,戴副眼镜,穿一件白色的衬衫,阳光中透露出一份书生的儒雅。在从业8个年头里,这个年轻小伙一直在一线承担电网调度工作,凭着一股冲劲和专研精神,为西北电网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调度工作是个细活,大到国防建设,小到居民日常用电,都需要调度中心按照实际需要进行分配调度,一点都马虎不得。“电网就是‘看不见的高速公路’,我们调度中心就是确保电流在各区域之间合理分配。调度上出一点小问题,都是大损失。工厂机器不转了,家里的灯不亮了,米饭都烧不熟了。”褚云龙这样比喻调度工作的重要性。为了把这细活干好,工作时间基本要一步不离地在调度中心守着,去趟卫生间都得来回小跑,就连吃饭都是公司餐厅的师傅做好了送到调度中心来的。
调度工作不仅是个细活,更是个苦活,大部分的调试工作都在户外。用褚云龙自己的话说就是:今天你在平原,明天可能就需氧气瓶不离身进行高原现场调试工作。在高原环境中,流鼻血、头晕都是平常事儿,饮食上的差异更是折磨人,工作结束总会瘦一大圈。在2010年国家“输电走廊”建设中,褚云龙作为西北电网指挥组成员,赴新疆组织电网调试工作。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他每天七点起床,保证七点半赶赴现场。此时,新疆夜空才刚露出一点麻麻亮,连最勤快的小贩也没上街。这样早起,晚上还必须加班加点,平均下班时间也到夜里十二点半以后了。
长期从事一线调度工作,褚云龙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为他理论创新提供了不竭源泉。2009年出版的《电网调度机构反违章指南》,是国内首本电网调度机构关于反违章方面的指导性著作,填补了国内调度机构反违章工作理论空白。该著作受到国调中心的肯定,相关指导性内容在国网系统内推广。在实践中创新理论,在理论建设中提升实践,褚云龙把二者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有三年没有看过春晚了。”褚云龙望着桌上的全家福说到。2006年春节是在调度中心过的,还有两次,具体的年份已经记不清了。每次忙完手头的工作,他都想:啥时陪家人好好过个春节,带领全家人在城墙上走一圈,也看看这“万家灯火明”的辉煌。
本报记者 刘楠 实习生 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