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振宇 卢剑利
在我们林林总总的记忆中,有很多印记是从小学和中学课本中留下的,灵官峡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作家杜鹏程1950年代初,自从发表长篇小说《保卫延安》一举成名后,就一个猛子扎进了国家当时动工兴建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线工地。火热的经济建设给他带来了更多的创作灵感,有名的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和短篇小说《夜走灵官峡》,就是此行的最大收获。特别是发表在1958年年2月《延河》上的《夜走灵官峡》,他在这篇不过两千余字的小说里,生动地描述了工人阶级日以继夜修筑宝成铁路的英雄事迹,小说一经面世就成为当时工业题材的经典,被选入各类语文和文学教科书,灵官峡也由此而名扬遐迩。
当记者20余载,也曾多次前往凤县采访,却一直无缘见识灵官峡的真面目。壬辰2012年七月盛夏,西安城里正热得如蒸笼时节,现在西安晚报供职的好友史佳先生邀集一行画家到他故乡,参加“水墨凤县,烟雨嘉陵——中国水墨名家赴凤县大型采风活动”,我们躬逢其盛走进了灵官峡,总算了却了多年的一桩夙愿。
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工地雪大、山高、谷深、风狂的场面,这里也是宝成铁路穿越秦岭的险段之一,峡谷集险、秀于一身,近年来随着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现在的灵官峡已经成为游客攀岩、漂流的好去处。
《夜走灵官峡》一文中所描写的是两当左侧宝成线一带,而唐代诗圣杜甫的《蜀道难》中所描绘的则是两当的东南太白至成都一带。
不同时代文人的立意和观点是很难一致的,但关于灵官峡的奇险与神秘,却达到了空前的统一。
史书记载:灵官峡是宝鸡秦岭南麓凤县与甘肃两当县之间的一条狭窄的山谷,是嘉陵江上游第一道峡谷,也是宝成铁路穿越秦岭的险段之一。
宝成铁路,北起陕西的宝鸡,南至四川的成都,与成渝铁路相连,是纵贯我国西部的运输大动脉,全长668.2公里,贯穿陕西、甘肃、四川三省19个市县。于1952年7月动工,1956年7月完工,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零三个月。这项工程非常艰巨,我国筑路工人在修筑这条铁路中创造了许多奇迹。开凿了300多条隧道,架设了900多座桥梁,16次穿过嘉陵江,完成路基土石方工程6700万立方米,打通灵官峡是宝成线上最艰巨的工程之
灵官峡的走向可分两条:一条是从峡口向西,经过关底下村二组,蜿延曲折至两当桥,向东北沿红崖河延伸,至关底下村一组下边的石拱桥而出峡,全长10余公里,本段全在凤县境内。另一条是跨过两当桥向西南延伸,直至琵琶崖,全长也10多公里,在甘肃两当县境内。
如今,在距凤县城西南约5公里,陕甘交界之处的灵官峡建设了铁路文化主题公园,为国家“AAA”景区,在嘉陵江的对岸,就能看见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被刻在一卷石块上,赫然跃入游客的眼帘。走过摇摇晃晃的铺着木板的铁索桥,灵官峡显得更加亲近了,峡内一处峭壁上有据说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亲题的“灵官峡”三字摩崖石刻,雄浑古朴,遒劲有力。
一个纯天然的峡谷,因为与两大名人联系在一起,便陡增不少意趣。在清风凉爽中品于右任先生的书法,读杜鹏程先生的华章,真是一种超值的享受。
仔细地看着刻在木板上的《夜走灵官峡》,感受着那种寒冷冬天里恐慌与惊险。
“这山峡,天晴的日子,也成天不见太阳;顺着弯曲的运输便道走去,随便你什么时候仰面看,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眼下,这里,卷着雪片的狂风,把人团团围住,真是寸步难行……”
这是《夜走灵官峡》里的一段描写,纯白描的意境背后,我们体会到了灵官峡的险峻。
聪明的凤县人民可能为了让每个游客重新温习杜鹏程夜走灵官峡的感受,铭记修建宝成铁路的劳动者用血汗修建铁路的不易,把已经废弃的旧宝成铁路的钻洞,利用智慧,把女娲补天、火山喷发、鸟语花香等神话的,现实的,浪漫的结合起来,雕塑着神鬼之象,配着恐怖音响,让游客在惊慌中寻找心里的宁静。
走出长长的传奇历险宫,来到了灵官峡景区。灵官峡景区由一线天、十八罗汉、临江古栈道和流珠峡组成。一线天要沿着木板修成的台阶攀援而上,上入雪霄。十八罗汉形态各异,神情慈善地或坐着,或立着,或伸腰……在朱红的柱子修成的框架里展示着不同的境界,怡然自得地迎来送走每一个游客。临江古栈道让人感受历史的沧桑,回味岁月的痕迹,领略今日的悠闲。
人们走进这里,震惊的不仅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有那穿越秦岭蛇行而来的钢铁巨龙,这里是西北少有的丹霞地貌,整座山崖呈铁红色,嘉陵江水在山谷里流淌。当年的铁路由于多次塌方,现在已经从旁边改道,但依然能听到铁龙穿越其间的呼啸长鸣。
灵官峡峡内谷静幽深,滩清水碧,奇峰怪石姿态万千,山泉涧溪抛珠洒玉,丹霞地貌红崖斗险,“美女抱琵琶”、“神龟相对”、“石狮跳江”等自然景观令人遐想联翩。
在参观过自然人文景观的次日,我们一行在灵官峡感受了一番“激情漂流”,我们划着橡皮船从草店至两河口,全程6公里,漂流时间一个多小时。眼前的河段水流清澈,水路九曲连环,险滩繁生,深潭迭出,落差近百米,大小落差30多处。漂流水势时而平缓,时而湍急,平缓时如湖中之水,水面微波荡漾,鱼儿游来游去,可静下心来欣赏美景,也可水面嬉戏;湍急时惊涛骇浪,一度打翻了我们的船只,船上的应邀来采风的著名画家王宽先生与我们四人全落入水中,令人心惊胆颤,刺激无比。
灵官峡的水来自茂密的森林之下,因为森林可以形成小气候,使这里的空气湿度明显比山外高,走到山间明显地嗅到那种原始森林所特有的气息。由于山高林密的地理特点,形成了“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森林小气候,也使这里享有“天然空调”、“绿色氧吧”的美誉。
随行的凤县文物旅游局的同志介绍说:灵官峡集险、秀于一身险,就是沿路不断有绝崖峭壁高逾千仞石崖对峙,江水从中流过最窄处仅十余米,抬头看天只有一带之宽;秀就是一年四季各有迷人风景:春天山花遍野江水如蓝,夏天满山绿荫凉爽宜人,秋天遍山红叶胜过春花,冬天青松傲霜水落石出。
置身浪谷,无不感触良多。当年夜走灵官峡的杜鹏程,通过冰天雪地的火热工地,通过天真老成的小成渝,给我们展示了中国人愚公移山的精神,看到了贫穷但是富有的民族力量。小说里的生活距离今天已经很遥远了,成渝父母那一代人现在应该是七八十岁的年纪了。如果他们在当年火热的工地上不曾牺牲,如果他们在冰冷的老山里冻坏的身体还算硬朗,能够支撑着他们旧地重游,当他们看到当年战友们流血流汗修筑成的隧洞铁道变成了人间乐园,当是一件多么欣慰的事情!
走出灵官峡,满山的美景离我们远去,魔鬼城十八罗汉离我们远去,灵官峡的美景和成渝的父母以及当年那些建设者们的身影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