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留住镜头

——浅谈现代工业摄影

2023年09月15日

文/骊原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变革的节奏太快了,我作为一个老摄影人,手中的镜头真有点应接不暇。有工人毫不夸张地说,你看工厂的废弃烟囱还没来得及拆除,四周新的楼盘已动工了。

沧桑巨变,岁月留痕。每当我回首过去到工厂采拍的许多镜头,很多已变得模糊不清了,只有翻开陈年老账去查了。让人心动忘不掉的是,拍摄钢铁生产习惯追求的是钢花四溅、工人汗流浃背……点题《炉火正红》;下矿山无非是《矿山新貌》类似的场景:烟囱浓烟滚滚,标志着工业生产《蒸蒸日上》等反映主流的工业摄影,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工业战线的新风貌。然而,模仿这些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观念、老手法拍摄重复的图像,千人一面,缺乏创新,遗漏了不知多少珍贵镜头,也害得不少摄影人成了懒汉。

要知道,作为摄影人你手中的镜头分量多重吗?你更应该明白你的工作是摄影,而担负的是一种历史责任。为了未来,用镜头忠实记录社会发展的重要历程,留住镜头就是留住历史,这是摄影人的神圣职责。如何表现21世纪现代化新工业,现在看来,从事工业摄影的人必须更新观念,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大胆创新,努力探索如何用手中的镜头表现现代化的新工业。抓住这个时代特点的瞬间,用镜头语言表现工业转型、改组、产业转化等现代工业的元素,如:厂房布局、服装、科技、环保环境、铁路编组站、动车组、大桥、高速路、现代化码头、设备、流水线等。

当今行内人士分析,工业摄影领域创作有点冷寂,原先活跃在铁路、石油、钢铁、电力等生产一线的发烧友,大部分热衷于风光摄影,一些报刊的专职工业摄影者也徘徊在机器加人的彷徨维持状态,缺乏创新突破精神。可喜的是2011年10月23日,在北京798艺术中心举办的摄影作品展——《破碎的乌托邦——工业题材摄影展》引起反响,一位叫汤杰的摄影者,通过镜头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于工业文明的独立思考,的确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还有一个获奖照片《油田晨曲》,画面上的采油机和天空飞过的排列有序的飞鸟,让冰冷的钢铁和活生生的飞鸟共同沐浴在初生的阳光之中。作者的镜头不仅包含了工业题材,也关注到了生态环保的范围。

用镜头说话,这是摄影人的行内话。美国摄影师亨利·费尔就是一位最会用镜头说话的摄影大师。他周游世界,利用航拍将2009年他的系列作品“地球上的工业伤疤”在意大利、德国和新加坡等国举行了巡回摄影展,他以自己的镜头控诉工业文明给地球带来的不可修复的环境破坏。其中《黑血》、《地球的淤血》、《树木屠宰场》等作品,乍看是绚烂多彩的艺术摄影,可在知晓它们竟是工业废料排放带给地球的极度破坏后,留给人们的是触目惊心的场景。

近几年,全国各地工业摄影大赛也不少。2009年7月胜利油田举办“火热影像激情工业”摄影比赛。2009年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北京工业摄影展组图《印记》获一等奖;二等奖《首钢夜色》。山东摄影部落的纪实摄影《焊接机器人》、《激情四射》、《路网》、《焊花人生》《我的兄弟们!》,选材、拍摄角度都有新突破,令人刮目相看。还有西安摄影论坛中次工业时代的行为艺术照片,用镜头记录了纺织城的历史,当过兵的一二三个人空间,把废弃的厂房和模特合影组成的系列图像作品,在老厂房的旧影上叠加起现代艺术的最新气象。别出新意,开创了工业摄影的新局面。

另外,《工人日报》新闻图说专栏,《陕西工人报》职工摄影栏目等都不定期刊登工业题材的摄影作品,给工业摄影加了一点温,使工业摄影重新焕发出激情。

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提出了后工业社会,当今中国虽然没有达到后工业社会,但却呈现出了向其过渡的趋势。如何用镜头反映我国的工业现状,在我们还没有或不知道它带来的影响有多大,难免在前行中留有怀旧,在惊喜中留有忧虑。但有一句话要记住:人亦老,镜头不老。

上篇:欢乐曲
下篇:村庄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2/10/20121015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2-10/15/13635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