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城中村里的幸福生活

——渭南市临渭区杜桥街道盈田村见闻

2023年09月15日

最近,“你幸福吗”这个问题收到五花八门的回复。而渭南市临渭区杜桥街道盈田村租住的四川人郭冬梅对记者说,在她的眼里,幸福就是“安全、干净和舒心”。

听起来简单,但要真正让人有“安全、干净和舒心”的幸福感,却并非易事。

郭冬梅来自四川巴中,2006年随丈夫来到陕西在盈田村租房开办幼儿园。那时村里已经有8家幼儿园,都是村民们办的,她是唯一的外来户。郭冬梅最担心的是村里排外,不接收她的幼儿园孩子上小学。

郭冬梅说:“事实上,在盈田村,从我的幼儿园毕业的孩子们上小学和村里小孩一样,参加文体活动和演出比赛,村里都忘不了他们。每年的六一儿童节,这里外来人员的小孩子也一样收到村里送的礼物,教师节也都会看到村里干部来慰问。”

“第一次参加村里活动,我园里的16个小朋友和其他村民的小孩子一样领到礼物的那一刻,我激动得流泪了。”郭冬梅感慨地说。

郭冬梅在盈田村创建了自己的事业,从开始的12个小孩子已经发展到现在的157个小孩的规模,原来当正式工人的丈夫也停薪留职来给她打工。

郭冬梅在盈田村的幸福感除了舒心还有安全和卫生。她说:“刚来的时候往村两头一看,乱七八糟,到处可见野广告。但是现在,一大早环卫工人已经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

记者走在盈田村街巷看到,这里街道整洁、房屋整齐、人流有序。村巷中还有专门巡逻队和关口检查出入车辆,全然不是曾经留在印象中城中村的拥挤、杂乱。

据盈田村党总支书记雷洋洲介绍,盈田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1134户、4131口人。现在共登记暂住人口4000余人,暂住人口信息录入微机达到100%。为保护村民和外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盈田村号召120名村民组建了渭南市第一个由群众自发组建成立的平安建设志愿者队伍,他们对各街道巷道进行24小时巡逻防守。

盈田村六组协管员李武汉说:“现在外来人口要租住进村,就要先登记建档,贴照片、姓名年龄籍贯进驻原因等等都得填写,而且要输入微机,一发现有异常情况就能立马找到人。”

因为建立流动人口管理的机制,生活在这里流动人口有了很强的安全感,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到盈田村租房居住。而盈田村的村民们同样颇有“幸福感”。55岁的村民薛芳一家5口人,每年光村组企业分红就是2万多元,房屋年租金收入4万多元,儿子买的塔吊每年收入10多万元。薛芳高兴地说:“我家不算富,在村里也就是个中游水平。”

雷洋洲说,目前盈田村已兴办各类企业接近600家,90%村民有房屋出租。不少人还经营饭店、搞运输、搞建筑,还有几户村民涉足房地产。村小组组组有企业、户户有增收项目,村民变成了工人,变成了居民,每月有工资,年底还有企业的分红,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

盈田村村民不仅物质富有,精神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在盈田村,除了国家和省市所有惠民政策不折不扣落实之外,这里每年召开妇女大会,给老年人过重阳节,给儿童过六一节。80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村委会干部还上门送蛋糕为他们做寿。逢年过节,村里组织民乐文工团,走村串巷演出自编的快板、小品和歌舞等。既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提高了群众的向心力,村民们也在自娱自乐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盈田村3组73岁的老党员王淑侠说:“盈田村的幸福生活,功劳得属于当了8届30多年的村党总支书记雷洋洲和他领导的村两委会。”

雷洋洲60岁,已连续担任了35年的盈田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创了一条城中村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带领全村家家户户创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新机制,将党建延伸到非公经济组织,创造出了闻名陕西的城中村发展“盈田模式”,赢得了“全国文明村镇”、“陕西省小康示范村”等30多项荣誉称号。雷洋洲本人也被评选为“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郭孝义式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并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 (梁娟)

上篇:西安:确保今冬供热供暖
下篇:新闻摄影大赛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2-10/17/13645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