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飞的复材制造技术与能力领先于同行,是因为有一批能工巧匠。年仅38岁的西飞国际非金属48厂复材工段三班班长芦彬就是其中的一位“高手”。
自18岁进厂,他就在复材成型的岗位上摸爬滚打,不断磨炼,一干就是20年。20年来,这个个头不高,略显黑瘦的小伙子,沉默寡言,将心思和灵感全部用到铺贴操作上,练就了一身的硬本领,就连波音复合材料专家都称赞他有一双“神奇的手”。
从去年9月份,他带领全班人员投入到新机的研制中,任务之繁重、时间之紧迫超乎想象,但芦彬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力奋战在研制生产线上,主动承担难啃的“硬骨头”活,打了一场又一场漂亮仗。
这次,芦彬班担负的外后襟翼后段的研制是48厂最为复杂的部件之一,该部件采用了许多新工艺、协调关系复杂,包括多项碳纤维复材零件、全高度蜂窝芯和金属零件成型胶接,加工难度大,没有二维图纸……这些都给操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在接到工作包的第一时间,芦彬就介入进去,熟悉零件及工装数模,并对制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以便在实际操作中向工艺人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开始,在零件预装配中,上下蒙皮及梁外形修整计划采用数控铣床加工,但生产进度无法保证,就改用手工修整,为了使梁、金属肋和蒙皮准确定位,他动了一番脑筋,发挥过去积累的经验,想象着怎样才能达到相互之间完美的配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摸索与实践,他最终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使部件外形达到了要求。
在零件胶接时,他敏锐地发现襟翼三维数模中槽形件里边添加蜂窝芯时,空间非常狭小,还要做到它们之间完全贴合,简直难以下手。他请来工艺人员和设计人员一起来“会诊”。经过认真分析,他建议将蜂窝芯中添加的胶体予以更换,解决了贴合不实、强度不够的问题。为了消除胶接过程中存在的无损质量隐患,他还将零件进行真空压实,细心观察胶膜的表面状态,通过增加铺层来消除空腔隐患。
在零件进入二次胶接时,发生了上下蒙皮跑偏、与工装定位块冲突起包的问题,芦彬又动了脑子,在一阵深思熟虑后,只见他一边拿起一个硬铝板压在了蒙皮起包的部位,而后又在另一边抽真空冷压时制出孔位,将上下蒙皮固定起来,使蒙皮胶接质量达到要求,从而交付了一件件合格产品。
(侯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