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英
肖老师是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比我大不了几岁。毛主席逝世那一年,她到我们的学校代课,当我们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在我的记忆中,她是个很漂亮和善的大姐姐。
肖老师虽然是半路出家,但她勤勤恳恳,教学工作很有特色。她是城里人,普通话很标准,但她有时也学本地话,和我们开玩笑,唠家常。我们感觉肖老师就是一个天使,人漂亮,知识也渊博,为人热情,对生活充满了激情。
肖老师不但穿着得体,爱打扮,也吃苦耐劳,对学生更是关怀备至。那时候学生老师是经常参加劳动的,我们学校就有个大农场,距离学校五公里左右,在渭水河旁边,从学校往农场挑肥,半天难得几个来回。肖老师时常跟我们一道,从学校挑着满满的一担肥料到农场去。她虽然比我们大,可是自小在城里长大,没干过多少农活,挑起担来很吃力,挑担的样子也很好笑。每每看到她汗流浃背衣衫尽湿的样子,我们都感到非常亲切。我那时候体质差,肖老师嘱咐我不要挑那么多,要注意身体。
肖老师的天赋主要表现在文艺方面。她能歌善舞,编歌、排舞、化妆样样在行。当时,传统的节目比如《兄妹开荒》、《洗衣歌》、《十送红军》等等非常普遍。肖老师在劳动中得到启发,下决心编一个叫《蓖麻熟了》的歌舞。那时候,蓖麻油十分珍贵,上级号召我们大种甘蔗的同时,在田边地头和荒坡上多种蓖麻。肖老师利用课余饭后时间,反复修改歌词曲谱,安排学生排练。“蓖麻熟了红灿灿,树枝压得弯又弯……”歌曲曲调甜美圆润,加上许多“仙女”的完美配合,演出相当成功。这个节目后来在公社乃至市教育系统的文艺汇演中都获得一致的好评。我那时是学校宣传队的一员,我们四个女孩子表演的《洗衣歌》更是非常受欢迎,到各个学校单位去演出,获得了很多的奖励。
转眼间,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见过肖老师。听人说,她还健在,和市里的小儿子一起过,身体硬朗,时常在江滨公园和一帮退休的老头老太唱歌跳舞,抖空竹,耍花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