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安昆仑集团公司军品研究所093项目办公室,每个人都在忙:对着电脑快速敲打键盘的、手里拿着笔沉思的、小声讨论某技术指标的……办公桌旁静静搁置着的双拐显得尤为突兀,细问之下,才知是骨折仅休一周便来上班的王欣的。
“家住哪?每天谁送你来的?中午怎么吃饭?”
“住在长乐坡,才上班两天,第一天坐‘摩的’,于工(技术负责人于宏永)知道后,主动要绕道接送我,他家住在东方大市场!午饭时同事们买了送回来。”王欣的脸上写满了感激和欣慰。
转过头,李靖轶正拿着份手写的“某技术研究”提纲在琢磨:“这两天写资料,没有头绪,于工主动写提纲,手把手教我!”拿起用钢笔写了满满两页的提纲,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这就是093项目组的工作状态和同事之情,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他们都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从不计较你干多我干少!室里共有10人,其中8人都是80后,5个女同事中,4人的孩子都在上幼儿园,可她们并没有因此而影响工作,试验场、计算机旁、生产现场,整理资料,哪里需要就到哪里,没有理由,只有执行。
主任闫伟说,从093项目演示验证开始,军品研究所就严格按照型号项目进行研制。为确保项目研制节点,项目组面对时间紧、试验集中、技术攻关工作量大等诸多困难,成立093青年突击队。发挥青年敢打硬仗的作风,赶时间加紧装调,鼓励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发现问题,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解决技术难点,提升业务水平。
“结题需要准备的资料很多,样机、图样技术文件、研究总结、专题研究报告、试验报告。目前,我们基本完成了结题资料的初稿。”于宏永轻描淡写地介绍说。“任务重、年轻人多,每一个人一个专题。压力很大,许多人从来没有写过,要说画图、设计可以,就是不会写,不懂、不会,多问、多琢磨、多请教。”
谈及093项目和试验,大家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
“每天孩子从幼儿园回来,都会问,‘妈妈,明天能不能早点来接我!’我的回答都是6点下班后,虽然失望,可是第二天他还是接着问。”年轻的妈妈眼含泪花,满脸心酸。“特别是出差去试验场,孩子总在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我只能在电话里安慰他,快了、快了,明天回去。可第二天的电话里,依然重复着,明天、明天就回去的谎话。”
作为公司的“一号工程,自2010年11月25日北京开会部署后,093产品就是这样在昆仑人的精心呵护下,在项目组全体人员的辛勤工作中,步履坚实、一路踏歌走来。
本报记者 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