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陕北说书

2023年09月15日

文/杜延军

金秋时节,在人们享受丰收喜悦之余,总会勾起一些对往事的回忆。

闲暇时,在网上遇到一位报社的友人闲聊,她给我推荐陕北说书可以听一听,于是便在网上找了一曲陕北说书,开始在办公室静静地聆听。当我再次碰触和聆听到陕北说书这种厚重而熟悉的陕北民间艺术曲目时,深深感受到了陕北说书文化的无限魅力。它有着很旺盛的艺术生命力,是陕北民间艺术当中一枝绚丽的奇葩,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依靠民间一代又一代的说书艺人口传心授,流传至今,实属不易。

幼小的时候我一直生活在陕北,也没有在陕北的农村待过,但是对于流传于陕北农村集镇的如陕北说书、陕北唢呐这样的民间曲艺形式和乐器还是偶尔会有一些机会可以见到和听到。在我儿时的记忆中,陕北说书这种独特的民间曲艺表演是很热闹的,只要有表演的地方,就会聚集着好多人围在一起静静聆听。于是,这种众人围在一起听陕北说书的场面,也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时间久了,使我对陕北说书曲调,以及配乐用的三弦发出的那种独特的音色,也就随着思乡的情节会越加显示出很浓厚的感情,偶尔听到时便感受到一种亲切。

我对陕北说书这门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不是很精通,也不会哼唱,更没有太多的关注。偶尔听到时,也不知道说书人的说词中都在说唱着什么样的剧情和字眼,但从说书人的面部表情,可以看得出他们有时说书说得特别开心,有时说得非常严肃悲伤,我想他们说唱的内容大概都离不开老百姓生活的喜怒哀乐,或是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后来才了解到,陕北说书的内容是通过专人串写成词后,再由说书人一边弹三弦,一边说唱的一种让听众通俗易懂的表达形式。陕北说书,弹唱百姓冷暖,记载百姓走向富裕生活的点点滴滴,所以深受陕北人的喜爱。陕北说书这种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时常会在陕北的乡村、集镇上,随处构成一幅幅百姓乐开怀的喜庆景象。

据年长的人讲,陕北说书这种曲艺说书的形式,主要流行于陕北的延安和榆林等地。最初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后来吸收眉户、秦腔及道情、陕北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为说唱表演长篇故事的说书形式。

陕北说书离不了伴奏乐器,最初的表演形式为一人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三弦或琵琶,此外,还有绑在小腿上的,以两块木板制成的甩板,和绑在手腕上的,称“嘛喳喳”的一串小木板,这是作为打节奏用的。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陕北说书伴奏的乐器也有了极大演变,除三弦、琵琶外,还有二胡、板胡、笛子、扬琴、锣鼓等。如今的陕北说书,也不再局限于过去的自编、自弹、自说、自唱的模式,而是将民歌、戏剧、舞蹈、表演、舞美音响融为一体,有单口、对口、群口,更有人大胆尝试,将它改创成说书剧的形式,由以前的广场、庭院、乡村集镇迈向了大舞台演出,步入了高雅的艺术殿堂。

愿陕北说书的艺术之路越走越长,给现代人的生活增添无数原生态的艺术欣赏。

上篇:打工者之歌
下篇:生日快乐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2/10/20121022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2-10/22/13661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