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大山深处的坚守

——铜川矿业公司东坡煤矿风井见闻

2023年09月17日

一大早,笔者跟随东坡矿机电车间党支部书记朱明正出发,沿着蜿蜒曲折的乡村道路,一路向大山深处行去。途中,并没有想象中山路的颠簸,车子平稳地行驶在水泥铺就的路面上,大约15分钟后,路的尽头出现了一座用红砖围起来的大院子,朱明正说:“这就是2#风井。”

一进大门,一双有力的大手就伸了过来,“我是东坡矿机电车间2#风井班班长,我叫王宏文。”来人很热情地介绍自己。王班长嗓门很大,据他说是因为工作时周围机器的声音很大,小声说话根本就听不见,久而久之,练就了大嗓门。

主扇是整个矿井的命脉所在,井下作业人员呼吸的空气和巷道内有害气体的排放全靠主扇。按照煤矿安全生产规定,主扇停止送风10分钟以上,就是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这里的职工在长时间的工作中练就了一手“耳听、眼看、手摸”的本事。

刚刚进行完巡检工作的老工人尚振龙说:“主扇都是双人双岗作业,一个小时必须对所有机器进行一次巡检。”对于如何巡检,在主扇干了近二十年的尚师傅有他的诀窍。“巡检就是通过听机器声音、看仪表显示、摸机器温度来确定主扇是否正常运转。这些事情说起来简单,但是这都是我们几十年总结出来的经验,看似小问题,往往能造成大事故,干这活的人一点也马虎不得。”

现年50多岁的张崇志在压风机房干了21个年头,他摸着身边的压风机对笔者说:“这几台机器宝贵着呢,井下打眼用的风镐、风钻都要靠它提供动力。前几年,矿上为这两台机器进行了变频改造,现在启动既平稳又省钱,井下不用风压时,机器就自动进入待机状态,光电费这一项,一年就要为矿上节省近百万元呢!”

同样在压风机房干了20多年的老工人张树兴是东坡矿的安全工作先进个人。已经50多岁的他,“岗位描述”和“手指口述”做得比年轻人还标准。去年6月的一天,张崇志和张树兴搭班,凌晨3点多,张树兴在巡检时发现3号压风机仪表显示不正常,手一摸机器温度高的吓人。于是,他立即叫来张崇志停机检修,经过查看发现是密封圈破损漏油导致机器温度异常,需要更换密封圈。压风机密封圈的更换是一项技术活,用于固定的螺丝很小,用的力气大了会滑丝,力气小了机器一震动螺丝就会脱落,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黄金搭档”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和默契,用了半个小时就成功更换了密封圈,为井下生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也避免了一起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50岁的何治国,1981年从煤技校毕业后就来到这里工作。在2#风井院子北边的平房中我们见到了他,这里是他的宿舍,做为班里四个单身汉之一,他吃住和工作都在这个小院里。宿舍虽然简陋,但是打扫得却很干净,屋子窗台上、简易桌子和地上摆了十盆花,阳光照进屋内,显得生机勃勃。一张不到两平米的简易桌子上放着《井下电钳工》、《矿井维修电工》等书籍,旁边还摆着几件已经拆开的电机配件,桌子上方的墙上还挂着一幅手绘的变电线路图。做为高级工的何治国下班后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看书、记笔记、摘抄一些有用的知识,他用过的笔记本已经装满了整整两个大纸箱。他带过的徒弟,都已经成了矿上四大机械领域的骨干力量……

走出何治国的宿舍,笔者问王班长“每天在山里重复着这样单调却责任重大的工作,你们不寂寞吗?”他指着面前的群山说:“刚来的时候谁都受不了,整天干的就是重复巡检,和你说话就是那么几个人,日子确实很难熬。但是时间长了,我们都喜欢上了这里。你们现在来的时候不对,早些日子,漫山遍野的槐花,坐在这里,用力吸一口气,鼻子和嘴里都是甜甜的槐花味。要是晚一些,满山的柿子成熟了,太阳一照,一片金黄,美丽极了……”

这些在大山深处坚守的人们,和东坡矿的其他职工一样用他们的热情和敬业,诠释着“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东坡精神。

(李德强 郝龙)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胆小鬼”的一天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2/11/20121106M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2-11/06/16624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