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褂、红肚兜、大红枣、小米粥”。红色延安,铁路更是投以深情。在包西铁路开通前,由于交通条件限制,富饶的自然资源和圣地的淳朴民风只能深藏“闺中”。
包西铁路开通后,陕西铁路增加复线625公里,形成了年1.4亿吨的南北煤运大通道。随后开通的太中银铁路增加复线348公里,形成了年6000万吨的东西煤运大通道。两条铁路线以绥德为中心,在陕北境内形成了“大十字”的运输骨架,大规模铁路龙脉铺设黄土高原。
同时,西安铁路局积极释放新线效应,在陕北建设煤炭基地和物流基地,推动货运集约化发展。通过开行五定班列、跨局大宗货物直达列车和管内直达列车实现运输增量。2011年,仅包西铁路陕西段发送货物5700万吨,比上年增运1700万吨,增长42%,今年上半年已突破3000万吨,占全局货运量的一半。
包西铁路不仅实现了陕北、蒙西“金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更带来了人畅其行的可喜变化。包西铁路建成后,延安火车站增开了延安至上海、延安至西安的多趟始发列车,停靠的旅客列车对数由6对增加到15.5对,可直达北京、天津、上海、成都、齐齐哈尔等多个城市,年旅客发送量从88万人增加到120万人,增幅36%,陕北人民的出行条件走在了全国地级市的前列。 贾玉涛 摄影报道
新延安火车站扩建改造完毕并投入使用,独具陕北窑洞特色风格的建筑,使得新车站成为延安乃至西北一标志性建筑。
西延动车组列车的开行,改善了老区人民的出行条件,也再一次见证了铁路发展给革命老区带来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