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喜迎十八大延长人的歌”系列报道之二

转型升级 特色模式

2023年09月17日

与对传统产业改造重塑同步的是,延长石油全面转型升级路线图也徐徐展开,那就是“一业主导、多元支撑,油气并重、油化并举,油气煤盐综合发展”。

油气煤盐奠定可持续发展之路

“有限的资源不足以支撑延长石油做强做大的愿望”。延长石油集团公司董事长沈浩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另辟新径转型发展,同几大石油公司错位发展。而多年煤炭行业的从业经验和过人的战略眼光,使得这位企业家能够站在全球能源行业的高度来审视延长石油的发展,并制定了使这一百年老字号产生深刻变化的全新产业战略——油气煤盐综合发展。而鄂尔多斯盆地集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为一体的资源禀赋,为延长石油转型发展提供了绝好条件。

2011年,延长石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2亿元,同比增长31.75%。投资力度之大、项目投产数量之多前所未有。整个“十一五”期间,延长石油投资超过1600亿元,在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同时,建成投产了杨庄河炼化,兴化大化工,延炼乙苯苯乙烯,榆林20万吨/年甲醇、20万吨/年醋酸,西橡60万条/年全钢子午轮胎等20个重点项目,油气煤盐综合发展的产业布局初步完成。

延长集团公司总经理张积耀介绍说,目前,世界上煤化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和盐化工大都是各自转化,资源消耗大、碳排放量大,产品综合能耗高、成本高。为此,延长石油充分发挥油气煤盐四种资源综合优势,使单一装置生产中的产出物、排放物互为原料,实现化学元素的优化组合、资源的优化配置、工艺路线的优化选择、生产装置的相互利用、三废的大幅减量,使全部资源得以完全充分利用,榨干吃尽,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按照这一思路,延长石油建设靖边、富县、榆神、榆横、延炼等多个资源综合利用化工园区和一大批前瞻性创新型项目,积极构建集约化并具有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特征的一体化产业集群。

靖边油气煤综合利用化工园区作为延长石油油气煤盐综合发展的集大成者,从开工建设伊始便备受瞩目。该项目一期项目投资233亿元,主要包括180万吨/年甲醇、150万吨/年渣油催化热裂解、60万吨/年聚乙烯、60万吨/年聚丙烯等装置,是全球首个以煤油气为原料的综合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被评为“联合国清洁煤技术示范和推广项目”、“十一五优秀煤化工工程”和“陕西省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目前已进入大规模安装阶段,预计2013年中交,2014年建成投产。

中外专家评估认为,靖边油气煤综合利用项目通过煤油气综合利用,有效弥补了煤制甲醇中“碳多氢少”和油田气制甲醇“氢多碳少”的不足,还将渣油裂解中的干气用于生产甲醇,在不增加任何原料消耗的情况下,甲醇产量增加8.3-15%。同时通过多种原料优化配置和工艺路线优化设计,使项目资源利用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8.86%,比国内先进水平高17.55%,单位甲醇能耗比国内外先进水平下降23.8%。同时,年减排二氧化碳435万吨、减排废渣128.2万吨、减排二氧化硫634吨,年节水1000余万吨。

在几大园区快速推进的同时,延长石油集团依托自身资源、资金等优势与国内外研发机构,联合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攻关和产业化项目,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

延长石油的油气煤盐综合利用的创新发展之路,实现了与国内大型石油、煤炭央企错位发展和差异化发展,使这个百年老字号转型升级更具特色,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

陆相页岩气引领非常规资源开发

2011年4月,延长石油在延安下寺湾地区压裂柳评177井并成功点火,成为中国第一口陆相页岩气出气井。2012年1月,由其自主设计并施工完成了鄂尔多斯盆地第一口页岩气水平井,再次令业界侧目。

今年8月份由延长集团牵头的国家第一个页岩气863计划项目,也是唯一一个由省属国有企业牵头组织的863计划项目,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评审。9月,我国首个页岩气示范区,“延长石油延安国家级陆相页岩气示范区”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批准设立。

一百多年前,延长石油打成了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掀开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序幕;一百多年后,延长石油又打成了中国第一口陆相页岩气井,迈出了这个石油工业百年老字号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第一步,也开启了中国陆相页岩气开发的全新篇章。

通过首个国家级示范区的设立,延长石油将为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资源大规模开发积累经验及关键技术,并可以推广应用于具有相似地质条件的地区,对全国范围内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有望在揭示陆相页岩气形成机理、聚集条件及富集规律等重大前沿科学问题方面取得原始创新成果,在国际陆相页岩气科学前沿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通过这一示范区的设立,必将促进页岩气产业快速可持续性发展,为国家实施页岩气产业总体战略部署、保障能源供给安全、振兴区域经济作出贡献。

截至目前,延长石油集团完钻页岩气井16口,成功压裂试气8口,均获页岩气流。

非油气产业渐成气候

在稳定发展油气产业的同时,5年来,延长石油将发展的触角伸向了非资源型相关产业,使装备制造、工程建设等非油气产业渐成气候,多元支撑成效显现。

围绕石油主业,已在延安、关中地区建成了年产30万吨以上的油套管加工项目和位于安塞的陕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石油机械装备制造基地。

在关中地区,延长石油依托兴化集团,在建设投产了兴化股份募投项目的同时,加快建设兴化大化工项目,使兴化成为国内最大的硝铵生产企业,并实现了从化肥型企业向综合化工型企业的转型。延长石油支持所属的化建公司成功“借壳上市”,并提高施工总承包能力,以化建压力容器制造厂为基础,发展化工设备生产,“十二五”末将建成年产值过百亿元的工程建设板块。

延长石油在咸阳建成投产了年产2000万条的子午线轮胎一期项目,所生产的全钢轮胎已正式装备陕汽重卡,使延长石油实现了能源化工产业向装备制造业的重大延伸,也使陕西汽车工业真正实现了完整意义上的“陕西制造”。随着二期项目的建成投产,这里将成为年销售收入百亿元的全国单厂规模最大的子午线轮胎工业园。

此外,延长石油还积极发展其它产业。即加快烯烃下游项目研究开发、化学助剂和其它精细化工产品的自主研发,形成新兴精细化工园区;建设氯碱产业园区、商洛氟硅化工园区和定边盐化工园区;积极进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伏产业,以此完成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产业的“多元化”扩展;同时开发利用风能、油田伴生气等资源,实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2011年,延长石油在靖边新建的陕西第一个大型光伏电站20兆瓦光伏电站并网发电;今年9月,商洛氟化工生产装置正式建成投运。

通过重组并购、强强联合,延长石油的其它化工、工程设计、科技研发、金融、服务等非油气产业规模迅速扩大,都取得了良好业绩,有力地促进了延长石油实现多元化增收。

今天的投资力度,就是明天的发展速度;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发展结构。十二五”期间,延长石油规划总投资2000多亿元,建设10大类共50多个重大项目。随着一批前瞻性创新型项目的付诸实施,在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技术领先的产业集群和为延长石油开辟更大发展空间同时,还将对国内外能源化工发展和能源综合利用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白栋 本报记者 刘公望

上篇:立足岗位 争创一流 全省职工以实际行动喜迎十八大
下篇:创造幸福的“竞争力”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2/11/20121108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2-11/08/16629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