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经济结构的变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根据企业实际和职工要求,创新思维、开阔思路,积极探索和把握新形势下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找准工作的着力点、结合点和突破点。如何使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不断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发展中完善,不断调动职工参与积极性,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坚持与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相结合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也是厂务公开的主要渠道之一。厂务公开取得实效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坚持好职代会这一基本载体。要让职工充分享受职代会职权,保障职工的民主权益,形成职工民主参与的制度保障,建立企业与职工协商共事的合作平台,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通过每年召开1-2次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讨论企业发展战略及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如企业发展规划、改革重组方案等重大决策。企业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完成情况、职工工资调整方案、技术改造项目的进展情况及资金使用情况、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福利费使用情况、社会保障基金的缴纳情况等内容,并通过大会讨论的形式充分让职工代表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使企业的发展策略更具有群众基础。在职代会闭会期间,通过职工代表组长联系会议形式,协商处理需要临时解决的重要问题,让职工充分行使知厂情、议厂政、务厂事的民主职权。
二、坚持与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相结合。
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内容应从企业职工中征集,坚持从企业实际出发,从职工需求出发,把握关键、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的参与热情,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把涉及企业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的内容作为集体合同条款写进集体合同,要注意把握集体合同的可操作性和履约率,由公司行政与职工方代表协商,经职工代表讨论,职工代表组长联席会通过,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正式签订。集体合同的履行情况,定期检查并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由于集体合同的履行情况要向职代会报告,加大了执行力度和监督力度,由于从集体合同的内容、签订到履约情况都是公开透明的,确保在操作中公平、公正、合理,使每一项政策的实施,都能够得到职工的拥护和支持,从根本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坚持与日常职工民主监督相结合
厂务公开与加强民主监督是紧密相连的,厂务公开为实施民主监督奠定了基础。由于大量的监督工作体现在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把强化民主监督的重点放在职代会闭会期间的日常监督上。在生产经营管理上,大宗物资采购方面实行公开竞标、比价采购督查审核制,使采购的全过程在公开、公平的条件下运作;工程招标公开、职工住宅楼的建造、公司基建及装修等工程采取公开招标。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上,如:招聘员工、员工奖惩、岗位公开竞聘以及企业深化改革中工作涉及面大,人员涉及多的事项,为使公平、公正、公开的运作,应组成以纪委、工会、职工代表三方参加的监督小组,全过程参与;确保职工公平竞争。
四、坚持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
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权力相对集中,为使企业领导干部在新形势下正确的行使手中的权力我们必须把实行厂务公开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从源头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通过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公开、廉洁自律规定执行情况的公开、“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大额度资金使用)决策制度执行情况的公开,使厂务公开真正地做到真实、客观、及时、全面。通过公开公示,对滥用权力、决策失误、违规违纪行为者予以警示,有利于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有利于企业干部威信的提高。
总之,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坚持与职代会制度、集体合同制度、日常民主监督、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机结合,是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是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以落实的根本保证。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工作死角或两层皮现象,才能使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才能使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吴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