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怎样避免“空壳工会”,逐步扭转一些基层工会组织机构不健全、工作乏力、作用发挥不明显等现象?今年以来,延安市宝塔区总工会根据工会工作维权、服务、自身建设三大内容,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对各项具体工作实行模板制式,建立工会工作“示范基地”,以“模块+基地”的模式叫响做实各项工作,为基层工会规范管理、规范运作提供了最直接、最方便的创新程序和操作模式,有力推动了工会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运行,工会工作整体实力得到大幅提高,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圣地延安工会工作的靓丽“窗口”。
宝塔区现有国有企业9户,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近2000家,占延安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的八成多。面对工会工作量大面广职工多的实际,在去年10月刚上任的区总工会新领导班子首先确定以调研为切入点,结合省总开展的“四个万”活动,区总几位负责人带队分5个组深入百余家企业事业单位和一线职工之中,全面了解掌握实际情况。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基层工会组织不健全、工作制度不规范、人员配备不齐、工作没有头绪、维权帮扶手段短缺、各种文体活动缺乏活力等是影响当前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主要问题。面对此,区总工会经过反复研究,将整体工作细化为13个模块,制定出相应的规范化制度措施,并明确了责任人和各种进度。为使这些制度更加简洁明了、便于操作,他们又把涉及工会组建、维权帮扶、工资集体协商、职工技术创新等13项工作内容制成模板,分发到各基层工会,使基层工会开展工作有了明确的“工作标尺”。
只有规范的制度还是不行的。为了让“模块”上的制度、目标落地生根,宝塔区总工会选择组织机构健全,维权帮扶、工资集体协商、模范职工之家建设、职工文化活动等工作都做得有声有色的民营企业——延安王家坪实业发展集团公司工会为全区工会工作的“示范基地”,组织区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多次到该公司工会学习取经,推动工会重点工作上取得突破。宝塔区民营企业多,但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签订并不尽人意。今年8月份,区总工会在王家坪实业发展集团公司召开“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推进会”,有力地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开展。
今年,宝塔区总按照“两个普遍”的要求,以“模块+基地”模式,着力构建“横向发展,纵向延伸”的工会组织网络,到十月底新建基层工会组织15家,女职工委员会10家,其中,非公企业工会12家,机关工会3家,新增会员1500余人。同时,对所有基层工会对照“模块+基地”的要求进行标准化建设,增强基层工会的实力和活力。
加快改造区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立一个全区帮扶工作的“示范基地”。今年8月,区总工会利用闲置的一楼大厅的10间房子,建起了240平方米新办公场所。共设立困难救助、基层组织建设、劳动仲裁、法律援助等14个服务窗口。投资30万元,给各窗口配置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并在大厅配置了LED电子屏幕,实现一站式免费服务。他们把14个窗口的制度也进行“模块”划分,明确了每个窗口的职责,大大方便了前来办事的职工群众。截至10月底,全区各级工会帮扶困难职工接待1200人次,救助资金突破了150万元。有效帮扶活动不仅温暖了职工的心,也扩大了工会组织的影响力。
延安市总工会认为,宝塔区“模块+基地”的工作模式无疑是一种创新。这个模式使基层工会“做有标尺,学有榜样”,理清了工作思路,理顺了工作程序,细化了工作任务,形成了“人人想干事、各单位都想把事办好”的工作氛围。
本报记者 阎冬 实习生 孟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