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飞国际技装65厂是公司从事刀量具生产的专业厂。近年来的生产任务一直呈现增长势头,如何快速反应,既满足公司生产对刀量具的需求,又保证产品质量不断提升,能力不断上台阶,就需要不断创新管理水平,提高组织绩效能力。而该厂正是抓住这一“牛鼻子”,重新整合各种资源,尽可能发挥各自作用,才“下活”了一盘棋。
为了不断提升绩效管理水平,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效益,实现公司战略目标,65厂于上月出台了组织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并进入试运行。
为确保公司生产任务全面完成,65厂针对一线关、重、急、难项目交付,开展了“决战四季度,攻坚克难保交付”专项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量具急难项目、刃具急难项目、镶齿盘铣刀刀片及刀头体齿纹加工效率低问题、民品项目冲击刀等四个攻关小组,列出了具体的项目,分清了工作界面,规定了完成节点。各攻关小组成员都由工艺员、工段、关键工序经验丰富的工人技师、班组长等组成,由工艺员牵头负责确定查找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解决措施,进行现场试验,共同解决生产技术质量问题。截至11月底,65厂确定的99个攻关项已经完成52项,完成率达到52.4%。
长期制约分厂生产的梯形螺旋槽铲背差动挂轮、特殊渐开线花键转接器等一系列的难题得到了突破,分厂立即对相关工艺人员和操作工人进行了奖励,激发了全体职工的创新热情,为分厂全面完成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工艺室主任康秀文说,开展专题劳动竞赛,目标明确,责任清楚,奖励给力,极大地调动了工艺人员的积极性,他们把心思用到难点上,注重向工人师傅请教、查阅资料、消化技术标准,工作能力提高较快。新进厂的年轻人经过几年的锻炼,就成为分厂的技术骨干。
65厂生产一线工人有77名,但独门工种多、专业性强,加之近几年人员变化大,给生产造成一定冲击。而现实又存在一些工种、工位长期生产任务不饱满,个别工人收入不稳定,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今年,厂里在生产一线开展一专多能活动,要求条件允许的工人要熟练掌握两个及两个以上工种或工位生产操作技能。经过梳理,65厂建立了一专多能活动人才库,共有38人进入,分厂将有计划、有针对性对其完成培训、学习、取证上岗等方面的工作。对一专多能人才分厂在学习、实际工作期间给予他们政策倾斜和一定奖励,鼓励工人多学本领,从事多岗工作。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极大提高了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进而提高了员工收入。同时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并挖掘了内部资源优势,有效缓解了生产压力,为生产任务完成创造良好的条件。
近两年,65厂在工长、室主任等岗位间进行工作交流,共有9名工长、室主任进行了换位,为基层管理人员多岗位锻炼,提高生产指挥和管理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刃具工段的正、副工长姚彦生、崔大勇都是从工人干起,经过了多个管理岗位的磨练,他们深有体会地说:“多岗位的实践使他们在组织生产时,思路更加开阔,安排更加细致、科学,效率会更高一些。”(侯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