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年底高校出现“刷夜族”为出国、资格考试奋战

2023年09月17日

晚上10时30分,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楼能容纳200人的0120通宵自习室三分之二的座位上有学生。两名女生抱着笔记本电脑走进教室,见最后一排靠墙的座位还空着,径直走了过去。“我们是建筑学院大二的,晚上来画图。”其中一名戴黑框眼镜、梳马尾辫的女生说。她们,已经习惯了熬夜画图的生活。

年根儿岁末,高校出现不少“刷夜族”。他们当中,有本校学生,也有社会青年,为了考研、出国、期末考试等原因,通宵学习。

屋外,冰天雪地。求是楼通宵0120、0220自习室暖气大开,不少刚进教室的学生都会不由自主感叹一句:“好暖和呀!”门口的一位保安告诉笔者,楼里有热水,晚上也不熄灯,学生们都喜欢来这儿看书。

晚上11时以后,自习室迎来客流小高峰,不时有学生背着书包结伴而来,200个位置已经所剩无几。这时,一名脸上有小胡渣、穿黑色旧毛衣的男青年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本关于计算机软件的书。“我不是这个学校的,晚上到这儿是准备自考计算机二级。”他小声解释,“教室里暖和又安静,效率高。”他不愿透露姓名,只说自己今年26岁,来自南方一个小镇。

京城高校约有80余所,每年这个季节,学生中都会出现不少“刷夜族”。目前,除清华、北大、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少数高校的部分院系外,大多数高校并未开设通宵自习室,学生想通宵开夜车,只能去校园附近的快餐店或是咖啡馆。

正埋头做经企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习题集的学生陈浩说,能在通宵自习室“刷夜”感到很方便。因为坚持通宵苦读,他以高分拿下了托福,现正为明年出国做准备。“我现在几乎是黑白颠倒,经常是白天休息,晚上进自习室。”

午夜12时,笔者的上下眼皮开始打架,周围学生却依旧精力旺盛。有的在奋笔疾书,有的在一丝不苟绘图,还有的在专心致志演算,毫无困意。直到凌晨两点,只有个别学生趴在桌上小憩,却少有人离开。

早上6时,求是楼附近有人开始大声朗读英语,自习室里的学生这才陆续收拾东西,准备离去。“下个周末9点咱们还是一起来哦!”建筑学院的两位女生分别前相约。

对于高校出现的“刷夜”现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学生如果平时不好好学习,关键时刻为了应付各类考试临时抱佛脚是不应该的,“这样的学习不能真正吸收知识,而且还会毁了身体。”同时他也表示,不同学生“刷夜”的动机不一样。在他看来,学习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过程,大学生要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平时也要勤锻炼,保持良好的体质,注意劳逸结合,否则会得不偿失。

(彭赛男 贾晓燕)

上篇:我省明确九种学术不端行为
下篇:“移动安全课堂”推儿童安全教育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2/12/20121220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2-12/20/16774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