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紫阳县部分茶叶企业在参加第二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权威机构)全国名优茶送样评比中不仅获得绿茶类毛尖二级产品一等奖1个,更为重要的是,选送的3个红茶样品均获得红茶类产品一等奖,从而彻底结束了陕西不产红茶和没有红茶产品参与全国性重量级茶叶质量评比活动的历史。
紫阳县总工会主席、“全国富硒绿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李龙安说,以前紫阳县茶农一年最多只采一两次茶,且大部分只采春茶而很少采夏秋茶,只采单芽头、一芽一叶等中高档名优茶鲜叶而不愿采摘粗、老中低档大宗茶鲜叶原料,一亩地也就采不到两百斤鲜叶,下树率低、资源浪费太大。如今把粗、老叶子可以制作成红茶,仅此一项一亩地农民能够实现增收200元左右;紫阳县共计有茶园17万亩,其中目前可采摘生产茶园达11万多亩,农民一年就可增收2000多万元。
今年10月,紫阳县出台了《紫阳县红茶及陕青茶开发扶持办法》,以推动和鼓励全县茶叶骨干企业实施红茶规模化加工生产。该县今年已生产红茶20吨,实现产值近4000万元。
目前,我省茶叶种植面积有136.8万亩,如果大面积推广红茶开发,每亩按200元增收,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本报记者 柳江河